宿昔

· 杜甫
宿昔青门里,蓬莱仗数移。 花娇迎杂树,龙喜出平池。 落日留王母,微风倚少儿。 宫中行乐秘,少有外人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宿昔:往日,从前。
  • 青门:汉代长安城东南门,本名霸城门,因门色青,人称青门。这里借指唐代长安。
  • 蓬莱:指蓬莱宫,唐代宫殿名。
  • :仪仗。
  • :变动,这里指仪仗的移动。
  • 花娇:形容花朵娇艳。
  • 龙喜:指皇帝的喜悦。
  • 平池:平静的池水,这里指宫中的池塘。
  • 王母:神话中的女神,这里借指宫中的贵妇人。
  • 微风倚少儿:微风轻拂,仿佛依偎着年轻的宫女。
  • 行乐:寻欢作乐。
  • :秘密。

翻译

往日在长安的青门里,蓬莱宫的仪仗多次移动。 花朵娇艳地迎接周围的树木,皇帝的喜悦如同平静池水中的龙。 落日时分,仿佛在挽留王母般的贵妇人,微风轻拂,似乎依偎着年轻的宫女。 宫中的寻欢作乐是秘密的,很少有外人知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宫廷的奢华生活和隐秘的欢乐。杜甫通过“花娇”、“龙喜”等意象,生动地表现了宫中的繁华景象和皇帝的喜悦心情。诗中的“落日留王母,微风倚少儿”则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自然景象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结尾的“宫中行乐秘,少有外人知”揭示了宫廷生活的隐秘性,也反映了诗人对宫廷内幕的深刻洞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诗歌的独特魅力。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