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新津北桥楼

· 杜甫
望极春城上,开筵近鸟巢。 白花檐外朵,青柳槛前梢。 池水观为政,厨烟觉远庖。 西川供客眼,唯有此江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望极:极目远望。
  • 开筵:摆设宴席。
  • 近鸟巢:形容楼的位置靠近鸟的巢穴。
  • 白花:指白色的花朵。
  • 檐外朵:屋檐外的花朵。
  • 青柳:绿色的柳树。
  • 槛前梢:窗户前的柳枝。
  • 池水观为政:通过观察池水来比喻治理国家。
  • 厨烟觉远庖:看到厨房的烟,感觉远离了厨房,比喻远离尘嚣。
  • 西川:指四川西部。
  • 供客眼:供人观赏。
  • 此江郊:这条江边的郊外。

翻译

站在春城的高楼上,极目远望,宴席摆设得如此靠近鸟巢。 屋檐外盛开着白色的花朵,窗户前的柳枝青翠欲滴。 通过观察池水来思考治理之道,看到厨房的烟,感觉自己远离了尘嚣。 四川西部的美景供人观赏,但这里江边的郊外景色最为迷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新津北桥楼上的所见所感。诗中,“望极春城上”一句即展现了诗人高远的视角和开阔的胸怀。通过“白花檐外朵,青柳槛前梢”的细腻描写,诗人传达出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后两句“池水观为政,厨烟觉远庖”则巧妙地运用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治理之道的思考和对尘世的超脱。最后,诗人赞美了江郊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诗歌的独特魅力。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