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

· 杜甫
卧病拥塞在峡中,潇湘洞庭虚映空。 楚天不断四时雨,巫峡常吹千里风。 沙上草阁柳新闇,城边野池莲欲红。 暮春鸳鹭立洲渚,挟子翻飞还一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拥塞:堵塞,不通畅。
  • 潇湘:指湘江,因湘江水清深故名。
  • 洞庭: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
  • 虚映空:形容水天一色,空旷无际。
  • 楚天:楚地的天空,泛指南方。
  • 四时雨:四季不断的雨。
  •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位于重庆市巫山县。
  • (àn):昏暗。
  • 洲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 挟子:带着幼鸟。

翻译

我因病卧床,身处峡中,感到拥塞不畅,远望潇湘和洞庭,只见水天一色,空旷无际。 楚地的天空四季不断雨,巫峡常常吹来千里风。 沙上的草阁旁柳树新绿,城边的野池中莲花即将绽放。 暮春时节,鸳鹭站立在洲渚上,带着幼鸟翻飞于一丛丛植物之间。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杜甫暮春时节卧病峡中的景象,通过远望潇湘洞庭的虚空和水天一色,以及楚天不断的雨和巫峡的风,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诗中“沙上草阁柳新闇,城边野池莲欲红”一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生机盎然。结尾的“暮春鸳鹭立洲渚,挟子翻飞还一丛”则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