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古三首

· 杜甫
汉光得天下,祚永固有开。 岂惟高祖圣,功自萧曹来。 经纶中兴业,何代无长才。 吾慕寇邓勋,济时信良哉。 耿贾亦宗臣,羽翼共裴回。 休运终四百,图画在云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汉光:指汉光武帝刘秀。
  • (zuò):指皇位、国统。
  • 萧曹:指萧何和曹参,西汉初年的两位重要政治家。
  • 经纶:原指整理丝缕,引申为治理国家。
  • 寇邓:指寇恂和邓禹,东汉初年的两位功臣。
  • 耿贾:指耿弇和贾复,东汉初年的两位功臣。
  • 羽翼:比喻辅佐的人或力量。
  • 裴回:徘徊,此处指辅佐。
  • 休运:指国家的繁荣昌盛时期。
  • 云台:东汉时期洛阳宫中的一座高台,后用来指代功臣的画像。

翻译

汉光武帝刘秀得天下,国运长久且稳固。 不仅因为高祖的圣明,功劳也来自萧何和曹参。 治理国家,实现中兴的伟业,每个时代都有杰出的人才。 我敬慕寇恂和邓禹的功勋,他们确实是时代的良臣。 耿弇和贾复也是宗室的忠臣,他们共同辅佐国家。 国家的繁荣昌盛持续了四百年,功臣的画像被绘制在云台上。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对汉代历史和功臣的赞颂。诗中,杜甫通过对汉光武帝及其功臣的描述,表达了对他们功绩的敬仰和对国家长治久安的向往。诗中提到的萧何、曹参、寇恂、邓禹等人物,都是汉代的重要功臣,他们的功绩被杜甫视为国家兴盛的基石。通过这些历史人物的功绩,杜甫也间接表达了自己对于当时社会的期望和对于贤能之士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杜甫深厚的历史感和政治理想。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