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州东楼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县得昏字

· 杜甫
曾城有高楼,制古丹雘存。 迢迢百馀尺,豁达开四门。 虽有车马客,而无人世喧。 游目俯大江,列筵慰别魂。 是时秋冬交,节往颜色昏。 天寒鸟兽休,霜露在草根。 今我送舅氏,万感集清尊。 岂伊山川间,回首盗贼繁。 高贤意不暇,王命久崩奔。 临风欲恸哭,声出已复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阆州:今四川阆中市。
  • 曾城:即层城,指高楼。
  • 制古:建筑风格古朴。
  • 丹雘(dān huò):古代指好的彩色。
  • 迢迢:形容遥远。
  • 豁达:开阔,宽敞。
  • 游目:放眼远望。
  • 列筵:摆设宴席。
  • 慰别魂:安慰离别的情绪。
  • 节往:时节过去。
  • 颜色昏:天色昏暗。
  • :停止活动。
  • 清尊:清酒。
  • 岂伊:岂止。
  • 山川间:指自然景观。
  • 盗贼繁:盗贼众多。
  • 高贤:指有才德的人。
  • 意不暇:心思无暇顾及。
  • 王命:帝王的命令。
  • 崩奔:急速奔走。
  • 恸哭:痛哭。

翻译

在阆州的东楼上设宴,送别十一舅前往青城县,我得了一个“昏”字。

这座高楼风格古朴,彩绘犹存。它高耸百余尺,四门敞开,显得十分宽敞。虽然有车马来往的客人,但这里却没有人世的喧嚣。我放眼远望,俯瞰着大江,摆设宴席以安慰离别的情绪。

此时正值秋冬交替,时节过去,天色变得昏暗。天气寒冷,鸟兽都停止了活动,霜露凝结在草根上。现在我送别舅舅,万般感慨集中在清酒之中。岂止是山川间的景色,回首望去,盗贼众多,让人忧虑。

有才德的人心思无暇顾及,帝王的命令让他们急速奔走。我站在风中,想要痛哭,但声音刚出口又吞了回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阆州东楼送别十一舅的情景,通过对高楼、大江、秋冬时节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离别的氛围。诗中,“游目俯大江,列筵慰别魂”一句,既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观,又透露出诗人对离别的无奈与哀伤。后文提到“盗贼繁”和“王命久崩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诗人对时局的忧虑。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