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游蜀

· 李端
嘉陵天气好,百里见双流。 帆影缘巴字,钟声出汉州。 绿原春草晚,青木暮猿愁。 本是风流地,游人易白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嘉陵:即嘉陵江,长江上游支流,流经四川东部。
  • 双流:指两条河流交汇的地方,这里指嘉陵江与另一条河流的交汇处。
  • 帆影:船帆的影子。
  • 巴字:指巴江,即嘉陵江。
  • 汉州:古代地名,今四川省广汉市一带。
  • 绿原:绿色的平原或草地。
  • 青木:青翠的树木。
  • 风流地:指风景优美、文化繁荣的地方。

翻译

嘉陵江畔天气晴好,百里之外可见两条河流交汇。 帆船的影子沿着巴江而行,钟声从汉州传来。 绿色的平原上春草已晚,青翠的树木间暮色中的猿猴哀愁。 这里本是风景优美、文化繁荣之地,但游人却容易因此而感到时光匆匆,白发早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嘉陵江畔的美景和游人的感慨。诗中,“嘉陵天气好,百里见双流”以开阔的视野展现了嘉陵江的壮丽,而“帆影缘巴字,钟声出汉州”则通过细节描写增添了诗意。后两句“绿原春草晚,青木暮猿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时光流逝的哀愁。结尾“本是风流地,游人易白头”则深刻表达了游人在美景面前的无奈和感慨,暗示了人生易老的哲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景的珍视。

李端

李端

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出自赵郡李氏东祖。嘉祐从侄。少居庐山,师从名僧皎然学诗。大历五年中进士,后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终官杭州司马。晚年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约卒于兴元元年(公元784年)之后数年。子李虞仲。据说李端曾在驸马郭暧筵上立成七律二首。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乔亿以为李端诗“思致弥清,径陌迥别,品第在卢允言、司空文明之上。”。传世作品有《李端诗集》三卷。 ► 2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