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文诗

· 杜甫
诗王本在陈芳国,九夜扪之麟篆熟,声振扶桑享天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石文:指刻在石头上的文字或图案。
  • 诗王:指杜甫本人,因其诗歌成就被尊称为“诗王”。
  • 陈芳国:指古代传说中的一个国家,这里比喻为诗歌创作的理想境界。
  • 九夜:指连续的九个夜晚,这里形容时间的漫长。
  • :摸,触。
  • 麟篆:指麒麟的图案或文字,象征吉祥和尊贵。
  • 声振扶桑:声音传到扶桑,扶桑是古代对日本的称呼,这里形容声音传播之远。
  • 享天福:享受天赐的福祉。

翻译

诗王原本存在于陈芳国那样的理想境界中, 连续九个夜晚触摸着麟篆,感受其吉祥与尊贵, 声音响彻至遥远的扶桑,享受着天赐的福祉。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寓言的形式,表达了杜甫对自己诗歌创作的自信与追求。诗中的“诗王”自喻,展现了杜甫对诗歌艺术的崇高追求和自我期许。通过“陈芳国”、“九夜扪之麟篆熟”等意象,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创作环境,其中“麟篆”象征着吉祥与尊贵,暗示了杜甫诗歌的卓越与不凡。最后,“声振扶桑享天福”则表达了杜甫希望自己的诗歌能够远播四方,受到世人的尊崇与赞誉。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杜甫作为“诗王”的豪迈情怀与艺术追求。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