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居剡源少遇乐岁辛巳之秋山田可拟上熟吾贫庶几得少安乎乃和渊明贫士七首与邻人歌而乐之

村郊多父老,面垢头如蓬。 我尝使之言,辞语不待工。 古来名节士,敢望彭城龚。 有叟诮其后,更恨道不同。 鄙哉譊譊者,为隘不为通。 低头拜野老,负耒吾愿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剡源:地名,今浙江省嵊州市一带。
  • 辛巳:干支纪年,此处指某一年的辛巳年。
  • 上熟:丰收。
  • 彭城龚:指龚遂,汉代名臣,以清廉著称。
  • 譊譊(náo náo):争论不休的样子。
  • 负耒(lěi):扛着农具,指从事农耕。

翻译

我居住在剡源这个地方,很少遇到丰收的年份。直到辛巳年的秋天,山田的收成可以比得上大丰收,我这贫穷的生活或许能稍微安稳一些吧。于是我效仿陶渊明的《贫士》诗,写了七首诗与邻居们一起歌唱,以此为乐。

村郊有许多老者,他们面容污垢,头发蓬乱。我曾让他们说话,不要求他们的言辞有多么工整。自古以来,那些有名的节操之士,我怎敢期望自己能像彭城的龚遂那样。有个老翁嘲笑我,我更恨我们的道路不同。那些争论不休的人,他们狭隘而不通达。我愿意低头向这些野老学习,扛起农具,跟随他们耕作。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戴表元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漠。诗中,作者通过与村郊老者的交流,展现了自己对名节之士的敬仰,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争论不休、心胸狭隘之人的不屑。最后,作者愿意放下身段,向这些朴实的农民学习,体现了其追求自然、回归本真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超脱世俗、崇尚自然的情怀。

戴表元

戴表元

宋元间庆元奉化人,字帅初,一字曾伯,号剡源。七岁学古诗文,多奇语。宋咸淳七年进士,授建康府教授。元初,授徒卖文为生。成宗大德中,年已六十余,以荐起为信州教授,调婺州,以疾辞。为文清深雅洁,东南文章大家皆归之。有《剡源文集》。 ► 4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