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意未畅复拾前韵之馀者作广坐隐辞
注释
- 坐隐:指隐居不仕。
- 冲尘冒暑:形容在尘土和酷暑中奔波。
- 披蓑戴笠:穿着蓑衣,戴着斗笠,指农夫或渔夫的装束。
- 赤立:形容贫困至极,一无所有。
- 六合:指天地四方,泛指天下。
- 失路:迷失方向,比喻人生不得志。
- 伶官:古代乐官。
- 君平:指汉代隐士严君平,以卖卜为生。
- 陶朱:指春秋时期的范蠡,后隐居经商,号陶朱公。
- 世网:比喻社会的法律、道德等约束。
- 厄:困苦,灾难。
- 郁律:形容心情郁闷不畅。
- 噫呜:叹息声。
- 浪浪:形容泪水不断流下。
- 伯夷叔齐:商朝末年的两位隐士,因不愿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
- 委运:顺从命运。
- 黄唐:指远古时代,比喻理想中的太平盛世。
- 弹射:比喻批评攻击。
- 伸屈:指人生的起伏变化。
- 啄木鸟:比喻勤劳而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人。
- 守蓍龟:指古代占卜用的蓍草和龟甲,比喻守旧不变。
- 孰与:哪一个,哪一种。
翻译
我写了一篇《坐隐辞》,有人来问我隐居的方法。我开门迎接客人,然后坐下来,详细地向他解释。
隐居在朝市,我不能忍受在尘土和酷暑中奔波。隐居在江湖,我不能穿着蓑衣,戴着斗笠去操舟航行。隐居在山林,山林中白昼有虎狼出没。隐居在田里,田里的人贫困至极,一无所有。
纵观天地四方,似乎没有可以隐居的地方。因此,自古以来,不得志的人大多变得狂放不羁。
有的人隐居在伶官或侠客之中,有的人隐居在药铺或寺庙。有的人像君平那样隐居卖卜,有的人像陶朱公那样隐居经商。
虽然这些方法可以逃避社会的约束,但对于事情本身并没有什么好处。况且我一个人难以隐居,因为我的双亲已经年老,白发苍苍。
古代也有神仙拔宅的故事,但我没有翅膀,无法高飞。否则,我只能稍微委屈自己,回去隐居耕桑。
但我既没有一夫之力去劳作,也没有足够的钱财去买田筑屋。僮仆嘲笑我,亲友抛弃我,我常常遭受人的困苦,而不是天灾。
我悲伤地四处寻找隐居的地方,最终只能依靠书本和酒杯。我拿起酒杯,但还没喝,就被心中的郁闷所冲击。我拿起书本,但还没读,就感慨万分,泪水不断流下。
酒能引发人的愤怒和激动,书能让人了解古代的兴亡。但这些都不足以成为隐居的工具,反而因为这两样东西而自我伤害。
我放下酒杯,合上书本,静静地坐着,直到心气平静,才感觉恢复正常。
因此,我想世上的百千事,是非荣辱都可以忘记。杨朱和墨翟的悲泣都没有益处,伯夷和叔齐白白死去,埋葬在首阳山。
不如顺从命运,静静地坐着,冥想中前往远古的理想时代。不争论,不担心被批评攻击。不与人往来,不担心风露沾湿衣裳。
人生的衣食已经注定,奔波劳碌只是徒劳。你看不见啄木鸟,它终日只为一顿饱饭而忙碌。你看不见守着蓍草和龟甲的人,他们整年都在泥中隐藏。
眼前的伸屈变化你不必问,这只鸟和龟哪个更长寿。我坐着感叹,自己也笑,客人也感叹,烟雾弥漫的暗室中生出天光。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于隐居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无奈选择。诗中,作者列举了各种隐居的可能方式,如隐于朝市、江湖、山林、田里等,但都因种种现实困难而无法实现。作者通过对比古代隐士的生活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现实世界的失望和对理想隐居生活的向往。诗的最后,作者提出了“随缘委运”的生活态度,认为人生的是非荣辱都可以放下,应该顺应自然,静心冥想,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反映了元代士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复杂情感和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