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莫誇少年一首赠余光远

君莫誇少年,与我惫者疏。 我亦尝少年,少年君不如。 谈谐今已忘,犹有少年馀。 东南山水国,早得飞长裾。 春园虎丘树,夏槛玉泉鱼。 吴妍与楚艳,过眼日千车。 当此秋风凄,游子易欷歔。 我时未更事,意气益发舒。 出门有佳侣,遇胜不得虚。 惟忧日晷短,当去亦踌躇。 官曹人所厌,高士不肯居。 平生纵观处,最在客南徐。 姻党四面集,綵衣拥安舆。 停觥待淮蟹,醇甘逮僮胥。 道路无此愿,此愿胜乡闾。 自从秣陵归,郁郁不再摅。 三间风雨屋,僻其荒林墟。 非君好事者,谁能至吾庐。 今来建溪上,逢君屡相于。 行藏且勿问,人世有乘除。 旧狂我已悔,新锐君当袪。 男儿不用世,资身在犁锄。 临风赠君别,劝君惜居诸。 劝君重桑梓,劝君重名誉。 岁晚未相忘,频寄山中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惫者疏:疲惫的人被疏远。
  • 谈谐:谈笑风生。
  • 长裾:长袍。
  • 欷歔:叹息。
  • 日晷:日影,比喻时间。
  • 踌躇:犹豫不决。
  • 綵衣:彩色的衣服。
  • 僮胥:仆人。
  • 秣陵:古地名,今南京。
  • :抒发。
  • :废墟。
  • 相于:相交,相处。
  • :除去。
  • 资身:谋生。
  • 居诸:居住和生活。
  • 桑梓:家乡。

翻译

你不要夸耀你的年轻,与我这疲惫的人疏远。我也曾经年轻过,但你的年轻不如我。我们谈笑风生的日子已经忘记,但还留有年轻时的余韵。东南是山水美地,我早年便穿着长袍四处游历。春天的虎丘园里树木葱郁,夏天的玉泉池中鱼儿游弋。吴地的美丽和楚地的艳丽,每天都有无数的景象掠过眼前。每当秋风凄凉,游子便容易叹息。那时我尚未经历世事,意气风发。出门有好友相伴,遇到美景绝不错过。只是忧虑时间短暂,即使要离开也犹豫不决。官场为人所厌,高士不愿居住。我一生最常去的地方,是南徐的客栈。亲戚朋友四面聚集,彩衣簇拥着安逸的车驾。停下来等待淮河的螃蟹,美味传遍仆人。这样的愿望在旅途中难以实现,但比家乡的愿望还要强烈。自从从秣陵归来,郁郁寡欢不再抒发。三间风雨中的小屋,偏僻在荒废的林间。不是你这样的好事者,谁能来到我的小屋。现在在建溪上遇见你,频繁地相互交往。行藏不必问,人世间有增有减。过去的狂放我已后悔,新的锐气你应当除去。男儿不依赖世俗,谋生靠的是耕作。临别赠言,劝你珍惜生活。劝你重视家乡,劝你重视名誉。岁末不相忘,频繁地寄来山中的书信。

赏析

这首诗是戴表元赠给余光远的,诗中回忆了作者年轻时的游历和意气风发,对比了官场的厌倦和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流露出对过去狂放生活的悔恨,以及对新生活的期待和劝诫。通过对比和回忆,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劝勉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深思和对友情的珍视。

戴表元

戴表元

宋元间庆元奉化人,字帅初,一字曾伯,号剡源。七岁学古诗文,多奇语。宋咸淳七年进士,授建康府教授。元初,授徒卖文为生。成宗大德中,年已六十余,以荐起为信州教授,调婺州,以疾辞。为文清深雅洁,东南文章大家皆归之。有《剡源文集》。 ► 4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