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和述怀韵

曾闻社酒可治聋,椑榼分来谢阿翁。 才士谩磨龟砚石,贵人多佩虎符铜。 人前出语羞称好,杯后为文错送穷。 连日昏昏如病蜮,不知春到楝花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社酒:古时社日祭祀土地神所用的酒。
  • 椑榼(bēi kē):古代盛酒的器具。
  • 阿翁:对年长男性的尊称。
  • 龟砚石:指砚台,因砚台形状似龟,故称。
  • 虎符铜:古代调兵遣将的信物,铜制,虎形。
  • 错送穷:指文章写得不好,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 病蜮:传说中能使人得病的鬼怪。
  • 楝花风:指楝树开花时的风,楝树开花一般在春末。

翻译

曾听说社日祭祀的酒可以治疗耳聋,我从尊敬的长辈那里分得了盛酒的椑榼。有才华的人徒劳地磨砺着砚台,而高贵的人则常常佩戴着象征权力的虎符。在人前说话时羞于称赞,饮酒后写文章却因为文笔不佳而未能达到预期。连日来我昏昏沉沉,像是被病魔缠身,不知不觉中春天已经随着楝树的花开而到来。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才士与贵人的不同境遇,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深刻观察和自我反思。诗中“羞称好”与“错送穷”反映了作者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挣扎,而“病蜮”与“楝花风”则巧妙地描绘了作者内心的迷茫与春天的悄然来临。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元代诗人谢应芳独特的艺术风格。

谢应芳

谢应芳

元明间常州府武进人,字子兰。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