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海

· 戴良
仲夏发会稽,乍秋别勾章。 拟杭黑水海,首渡青龙洋。 南条山已断,北界水何长。 远近浪为国,周围天作疆。 川后偶安恬,天吴亦屏藏。 荡桨乘月疾,挂席逐风扬。 零露拂蟠木,旭日耀扶桑。 我行无休隙,此去何渺茫。 东海蹈仲连,西溟遁伯阳。 轻名冀道胜,重己企时康。 孰谓情可陈,旅念坐自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仲夏:夏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五月。
  • 会稽:古地名,今浙江省绍兴市一带。
  • 勾章:古地名,今浙江省宁波市一带。
  • :打算。
  • :航行。
  • 黑水海:指东海。
  • 青龙洋:指东海的一部分海域。
  • 南条山:指南方的山脉。
  • 北界水:指北方的水域。
  • 川后:指水神。
  • 天吴:古代神话中的水神。
  • 荡桨:划桨。
  • 挂席:指扬帆。
  • 零露:露水。
  • 蟠木:神话中的树名,指东方。
  • 旭日:初升的太阳。
  • 扶桑:神话中的树名,指东方。
  • 休隙:休息的时间。
  • 东海蹈仲连:指像仲连那样在东海蹈海而死。
  • 西溟遁伯阳:指像伯阳那样隐遁西海。
  • 轻名:轻视名声。
  • 冀道胜:希望道义胜过一切。
  • 重己:重视自己。
  • 企时康:期望时世安康。
  • 孰谓:谁说。
  • 情可陈:情感可以表达。
  • 旅念坐自伤:旅途中的思绪使自己感到悲伤。

翻译

在仲夏时节从会稽出发,到了初秋便离开了勾章。 打算航行过东海,首先渡过青龙洋。 南方的山脉已经远去,北方的水域却如此漫长。 远近都是波涛的国家,四周的天空像是边界。 水神偶尔安静,天吴也隐藏起来。 划桨乘着月光快速前行,扬帆随风飘扬。 露水拂过神话中的蟠木,初升的太阳照耀着扶桑。 我的行程没有休息的时间,这次旅行多么渺茫。 像仲连那样在东海蹈海,像伯阳那样隐遁西海。 轻视名声,希望道义胜过一切,重视自己,期望时世安康。 谁说情感可以表达,旅途中的思绪使自己感到悲伤。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仲夏至初秋的旅途中,从会稽到勾章,再渡过东海的情景。诗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旅途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渺茫感。诗人的行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但他依然坚持前行,体现了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诗人通过对神话元素的引用,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和哲理深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道义和时世的深刻思考。

戴良

戴良

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3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