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圃四首
苒苒素秋节,凄凄天宇清。
挈杖视西园,俯仰伤我情。
藜藿日就凋,惟见野草青。
草青亦几日,霜露早已零。
万物会有终,人生无久荣。
功勋苟不建,未若托林坰。
所以荷蒉翁,长歌悲磬声。
吾其理吾圃,聊以隐自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苒苒(rǎn rǎn):渐渐地,慢慢地。
- 素秋:指秋天,古代五行说,以金配秋,其色白,故称素秋。
- 凄凄:形容天气寒冷。
- 挈杖(qiè zhàng):拿着手杖。
- 俯仰:低头和抬头,比喻一瞬间。
- 藜藿(lí huò):指野菜,藜和藿,贫者之所食。
- 霜露:霜和露水,两词连用常不实指,而比喻艰难困苦的条件。
- 林坰(lín jiōng):郊野。
- 荷蒉翁(hé kuì wēng):荷,背或扛;蒉,草编的筐子。荷蒉翁指背负草筐的老人,这里可能指隐士。
- 磬声(qìng shēng):古代打击乐器发出的声音,常用来比喻悲凉的声音。
翻译
秋天渐渐地来临,天空变得清冷凄凉。我拿着手杖去西园巡视,低头抬头间,我的心情感到悲伤。野菜日渐凋零,只看见野草依然青翠。但这青草又能维持多久呢?霜露早已降临。世间万物都有终结,人生也不会永远荣耀。如果没有建立功勋,不如寄托于郊野的树林。因此,那位背负草筐的老人,长歌中流露出对磬声的悲伤。我将整理我的园圃,以此隐居自得其乐。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天的凄凉景象,通过对比野菜的凋零与野草的青翠,表达了人生无常和万物有终的哲理。诗中“万物会有终,人生无久荣”一句,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最后,诗人选择隐居整理园圃,寄托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