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清泉寺
路绕苍松迥,寺俯清泉幽。
况复得佳友,来游当杪秋。
情随水声远,兴挟山光浮。
两涧涉游足,双峰睇吟眸。
陆寻虞监宅,林访袁家丘。
徘徊念畴昔,感叹罢冥搜。
古今如大梦,身世一浮沤。
不悟无生乐,终缠有漏忧。
晤言资道侣,冥理契缁流。
咄嗟已成累,竟动故园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迥(jiǒng):远,遥远。
- 杪秋(miǎo qiū):晚秋。
- 挟(xié):携带,伴随。
- 睇(dì):斜视,此处指眺望。
- 畴昔(chóu xī):往昔,从前。
- 浮沤(fú ōu):水面的泡沫,比喻短暂无常的事物。
- 有漏(yǒu lòu):佛教术语,指烦恼、烦恼的果报。
- 缁流(zī liú):僧侣,指佛教徒。
翻译
小路蜿蜒,苍松遥遥,寺庙静立,清泉幽幽。 更有佳友相伴,游历于此,正值晚秋时节。 心情随泉水声远去,兴致与山光一同浮现。 两涧之间涉足游玩,双峰之上眺望吟咏。 陆地上寻访虞监的宅邸,林中探访袁家的故居。 徘徊间回忆往昔,感叹中停止了深思。 古今如一场大梦,身世如水面泡沫。 未领悟无生的乐趣,始终缠绕着烦恼的忧愁。 交谈中受益于道友,冥想中契合了僧侣的教诲。 唉,已成累赘,终究触动了对故园的思念。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戴良与友人游清泉寺的情景,通过苍松、清泉、双峰等自然元素,展现了秋日的宁静与深远。诗中,“情随水声远,兴挟山光浮”一句,巧妙地将情感与自然景致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后文通过对往昔的回忆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