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项羽庙
长城骸骨丘山积,群雄操戈争奋击。
将军手提三尺剑,长呼渡江天地坼。
马上叱咤风雷生,千人万人俱辟易。
新安坑平士卒怨,咸阳火烈宫殿厄。
衣锦得志归故乡,讵知缟素起相责。
陈平谈笑捐黄金,一朝君臣坐离隔。
事几尽逐亚父去,帷幄空虚竟无策。
吁嗟垓下兵尽折,慷慨歌声绕营壁。
八千子弟在者谁,独拥虞姬帐中泣。
仓皇不上亭长舟,膏血甘濡汉人戟。
回首英雄安在哉,古庙虚凉尚陈迹。
愁予泚笔一长吟,箫瑟江风暮潮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长城:这里指秦朝的边防工程。
- 骸骨丘山积:形容战争中死伤惨重,尸骨堆积如山。
- 操戈:手持兵器。
- 奋击:奋力攻击。
- 三尺剑:指剑,古代剑长约三尺。
- 长呼渡江:大声呼喊,指挥军队渡过江河。
- 天地坼:天地裂开,形容声势浩大。
- 叱咤:大声呼喝。
- 风雷生:形容声势威猛,如同风雷。
- 辟易:退避,畏惧。
- 新安坑:地名,项羽在此坑杀秦军降卒。
- 咸阳火烈:指项羽焚烧咸阳宫殿。
- 宫殿厄:宫殿遭受灾难。
- 衣锦:穿着华丽的衣服,比喻功成名就。
- 讵知:岂料。
- 缟素:白色的丧服,这里指项羽的失败。
- 陈平:汉初名臣,曾用计离间项羽和其谋士范增。
- 谈笑捐黄金:形容陈平从容不迫地使用黄金进行贿赂。
- 事几:事情的机变。
- 亚父:指项羽的谋士范增,被项羽尊称为亚父。
- 帷幄:帐幕,指军中的决策机构。
- 吁嗟:叹息声。
- 垓下:地名,项羽在此被刘邦击败。
- 兵尽折:军队全军覆没。
- 慷慨歌声:指项羽在垓下之战中唱的《垓下歌》。
- 八千子弟:指项羽的精锐部队。
- 独拥虞姬:项羽独自抱着他的爱妾虞姬。
- 仓皇:慌张。
- 亭长舟:指刘邦的亭长所驾的船,项羽未上此船逃走。
- 膏血甘濡:指项羽宁愿战死也不愿投降。
- 汉人戟:汉军的兵器。
- 古庙虚凉:指项羽庙荒凉无人。
- 愁予:使我感到忧愁。
- 泚笔:蘸墨。
- 箫瑟:箫声和瑟声,形容凄凉。
- 江风暮潮急:江边的风和傍晚的潮水,形容景象凄凉。
翻译
长城边,战争的骸骨堆积如山,群雄手持兵器,争相奋勇攻击。将军手持三尺长剑,大声呼喊指挥军队渡江,声势浩大,仿佛天地都要裂开。他在马上大声呼喝,声势威猛如同风雷,千人万人都畏惧退避。在新安坑,他平定了士卒的怨气,但在咸阳,他的火攻却使宫殿遭受灾难。穿着华丽的衣服,功成名就地回到故乡,岂料却穿上了白色的丧服,面对失败。陈平从容不迫地使用黄金进行贿赂,一朝之间,君臣关系就此离隔。事情的机变随着亚父范增的离去而消失,军中的决策机构空虚,竟无计可施。叹息声中,垓下之战,军队全军覆没,项羽在营壁间唱着慷慨的歌声。八千精锐部队中,还有谁在?项羽独自抱着虞姬在帐中哭泣。慌张中,他没有上刘邦的亭长所驾的船逃走,宁愿战死也不愿投降,他的血肉甘愿被汉军的兵器所沾染。回首望去,英雄安在?古庙荒凉,只剩下陈迹。我蘸墨长吟,江边的风和傍晚的潮水,箫声和瑟声,凄凉至极。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项羽从英勇征战到最终失败的悲壮历程。诗中,“长城骸骨丘山积”等句生动地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项羽的英勇,而“衣锦得志归故乡”与“讵知缟素起相责”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英雄末路的悲哀。最后,“古庙虚凉尚陈迹”和“箫瑟江风暮潮急”则以凄凉的景象,抒发了对英雄逝去的无尽哀思。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是对项羽一生的深刻反思和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