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桐君山

· 卢琦
桐山峨峨桐水清,仙人不住芙蓉城。 山头笑指梧桐青,至今山水俱得名。 丹光夜照江水赤,赤浪神鱼夜飞出。 碧桐花下觅神仙,白日山中遇樵牧。 深谷传响山有灵,东山人唤西山应。 渔人误入水帘洞,石雀倒挂丹崖藤。 桐荒路断行人少,石上春风长瑶草。 月暗黄鹤飞渡江,仙人一去梧桐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峨峨:形容山势高耸。
  • 芙蓉城:传说中的仙境。
  • 碧桐花:指桐树的花。
  • 樵牧:樵夫和牧人。
  • 水帘洞:瀑布后的洞穴,常被描绘为仙境。
  • 丹崖藤:红色的山崖上攀爬的藤蔓。
  • 瑶草:传说中仙境的草,常用来比喻珍贵或美好的事物。
  • 黄鹤:传说中的神鸟,常与仙人相伴。

翻译

桐山高耸,桐水清澈,仙人已不住在美丽的芙蓉城。 山头仙人笑着指向青翠的梧桐,至今山与水都因此得名。 夜晚,丹光映照江水呈红色,红浪中神鱼飞跃而出。 在碧桐花下寻找神仙,却在白日山中偶遇樵夫和牧人。 深谷中回响着山灵的声音,东山有人呼唤,西山便回应。 渔人误入瀑布后的水帘洞,石雀倒挂在红色山崖的藤蔓上。 桐树荒凉,道路断绝,行人稀少,石上春风依旧滋养着瑶草。 月色暗淡,黄鹤飞过江面,仙人一去,梧桐便显老态。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桐山与桐水的神秘与美丽,通过仙人、神鱼、樵牧、水帘洞等元素,构建了一个充满仙气的世界。诗中“丹光夜照江水赤”与“碧桐花下觅神仙”等句,色彩鲜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结尾“仙人一去梧桐老”则透露出对仙人离去的惋惜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卢琦

元惠州人,字希韩,号立斋。顺帝至正二年进士,授州录事,迁永春县尹,赈饥馑,止横敛,均赋役,讼息民安。十四年,农民军数万人来攻,被击退。改宁德县尹。历官漕司提举,以近臣荐,除知平阳州,未上卒。有《圭峰集》。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