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庐山

· 卢琦
向闻庐山名,未一见颜色。 宦游过江州,始领崔嵬壁。 九叠插天青,五老生云白。 中有飞流泉,直下三千尺。 下瞰鄱阳湖,湖波渺无极。 鸥鹭点点轻,雁鹜飞飞疾。 分帆南北间,浩渺殊倾仄。 羡羡同舟公,济济天上客。 眷言欲往游,仕途阻程隔。 瞻言发清咏,峰云漫漫白。 缅怀远公林,矫首陶令宅。 愿兹一览观,于以慰畴昔。 复得诛束茅,结屋依泉石。 去去卒未能,吟望三叹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宦游:因做官而游历。
  • 崔嵬:形容山势高耸。
  • 五老:指庐山五老峰。
  • 鄱阳湖: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
  • 浩渺:形容水面辽阔无边。
  • 倾仄:倾斜不平。
  • 眷言:眷恋地言说。
  • 畴昔:往昔,从前。
  • 诛束茅:割取茅草。
  • 结屋:建造房屋。

翻译

我早就听闻庐山的名声,却从未亲眼见过它的风采。因做官而游历到江州,终于得以一睹庐山那高耸入云的峭壁。庐山九峰直插青天,五老峰上云雾缭绕。山中飞流直下的泉水,据说有三千尺之高。向下俯瞰鄱阳湖,湖水辽阔无边。湖面上鸥鹭轻盈地点点飞过,雁鹜飞翔迅速。南北之间的船帆在浩渺的湖面上显得倾斜不平。我羡慕同舟的官员们,他们如同天上的贵客。我眷恋地想要去游览,但因仕途的阻碍而无法成行。我只能望着庐山的云峰,发出清新的咏叹。我怀念远公的林间,抬头仰望陶令的宅邸。希望能有机会一览庐山的美景,以此慰藉我往昔的向往。我还想割取茅草,在依傍泉石的地方建造房屋。但这些愿望都未能实现,我只能吟咏着,望着庐山三度叹息。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庐山的向往和未能亲临其境的遗憾。诗中,作者通过描绘庐山的壮丽景色和鄱阳湖的辽阔,展现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渴望。同时,通过对同舟官员的羡慕和对远公林、陶令宅的怀念,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无奈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卢琦

元惠州人,字希韩,号立斋。顺帝至正二年进士,授州录事,迁永春县尹,赈饥馑,止横敛,均赋役,讼息民安。十四年,农民军数万人来攻,被击退。改宁德县尹。历官漕司提举,以近臣荐,除知平阳州,未上卒。有《圭峰集》。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