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 寄无锡钱梦弼

记年时东走避风尘,随处觅桃源。偶相逢一笑,堠山西畔,乔木参天。百尺元龙楼上,下榻许高眠。鼓我瓠巴瑟,鱼鸟欣然。 每日春风池馆,有竹林诸阮,醉袖联翩。要簪花捧砚,常挟两飞仙。又安知、桑田变海,竟飘零、老去雪盈颠。绨袍外、故人余意,肝胆雕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堠山(hòu shān):古代用于瞭望敌情的土堡。
  • 元龙:指高大的龙,比喻高大的楼阁。
  • 瓠巴瑟(hù bā sè):古代的一种乐器。
  • 竹林诸阮:指竹林七贤中的阮籍、阮咸等人。
  • 簪花:古代男子戴花的一种风俗。
  • 飞仙:指仙人,这里比喻超凡脱俗的人物。
  • 桑田变海:比喻世事变迁。
  • 雪盈颠:指白发满头,形容年老。
  • 绨袍(tí páo):一种质地较厚的丝织品制成的袍子。
  • 肝胆雕镌(diāo juān):比喻深厚的情谊。

翻译

记得当年为了躲避战乱,我向东逃亡,寻找一片安宁之地。偶然间,我在堠山的西侧,遇到了一个乔木参天的地方,那里有一座高大的楼阁,我在那里得到了安眠之所。我弹奏着瓠巴瑟,鱼鸟都显得十分欢快。

每天在春风中,我都会去池馆,那里有竹林七贤中的阮籍、阮咸等人,我们一起饮酒作乐。我常常戴着花,捧着砚台,与超凡脱俗的人物相伴。谁又能想到,世事变迁,我竟在飘零中老去,白发满头。但是,我的老朋友仍然给予我深厚的情谊,我们的肝胆如同被雕刻一般坚固。

赏析

这首作品回忆了作者在战乱中寻找安宁之地的经历,以及与友人的深厚情谊。诗中通过“堠山西畔,乔木参天”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高远的氛围。同时,通过对“竹林诸阮”、“簪花捧砚”等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作者与友人间的欢乐时光。最后,以“桑田变海”和“雪盈颠”来表达对世事变迁和人生老去的感慨,而“肝胆雕镌”则强调了友情的坚不可摧。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美好时光的珍视。

谢应芳

谢应芳

元明间常州府武进人,字子兰。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