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山谣椎髻舞

霹雳斧,行天诛,百灵奔走群丑除。磔枭獍,醢䝟貐,招徕角端舞驺虞。 日月两山明,畏境成康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椎髻(chuí jì):古代一种发髻的样式,此处指舞蹈中的发髻装饰。
  • 霹雳斧:象征天降的惩罚,比喻严厉的打击。
  • 百灵:指各种神灵。
  • (zhé):古代的一种酷刑,此处指严厉的惩罚。
  • 枭獍(xiāo jìng):传说中的恶鸟,比喻恶人。
  • (hǎi):古代的一种酷刑,将人剁成肉酱。
  • 䝟貐(yà yǔ):古代传说中的怪兽,比喻恶人。
  • 招徕(zhāo lái):召唤,吸引。
  • 角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象征吉祥。
  • 驺虞(zōu yú):古代传说中的仁兽,象征和平。
  • 畏境:指人们敬畏的边境。
  • 康衢(kāng qú):宽阔的大道,比喻国家的安定繁荣。

翻译

天降霹雳斧,执行天命的诛罚,百神奔走,恶人被清除。严厉惩罚恶鸟和怪兽,吸引吉祥的神兽角端和仁兽驺虞来舞蹈。日月照耀的两山之间明亮,边境成为人们敬畏之地,国家安定繁荣,大道宽阔。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天降霹雳斧的场景,表达了天命的严厉和正义的胜利。诗中使用了一系列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和恶兽,通过对比,强调了善恶有报的主题。最后,通过“日月两山明,畏境成康衢”的描绘,展现了国家的安定繁荣和人民的敬畏之情,体现了作者对和平与正义的向往。

谢应芳

谢应芳

元明间常州府武进人,字子兰。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