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 中秋言怀
战骨缟如雪,月色惨中秋。照我三千白发,都是乱离愁。犹喜淞江西畔,张绪门前杨柳,堪系钓鱼舟。有酒适清兴,何用上南楼。
擐金甲,驰铁马,任封侯。青鞋布袜,且将吾道付沧洲。老桂吹香未了,明月明年重看,此曲为谁讴。长揖二三子,烦为觅菟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战骨缟如雪:战骨,指战死者的骸骨。缟,白色,这里形容骸骨白如雪。
- 淞江:即吴淞江,流经江苏、上海等地。
- 张绪:人名,具体不详,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乡。
- 杨柳:柳树,常用来象征离别或春天的到来。
- 钓鱼舟:指小船,常用于垂钓。
- 擐金甲:擐(huàn),穿。金甲,金属制成的铠甲,这里指战士的装备。
- 铁马:指战马,也比喻战争。
- 青鞋布袜:指简朴的服饰,常用来形容隐士或清贫的生活。
- 沧洲:指隐居的地方,常用来比喻远离尘嚣的隐逸生活。
- 老桂:指古老的桂树,桂树常象征高洁。
- 菟裘:指隐居的地方,这里指作者希望找到的隐居之所。
翻译
战死者的骸骨白如雪,月色在中秋之夜显得格外凄惨。照见我三千白发,全都是乱离之愁。幸好淞江的西畔,张绪家门前的杨柳,足以系住钓鱼的小舟。有酒可以助兴,何须登上南楼。
穿上金甲,骑上铁马,为了封侯而战。但我更愿意穿着青鞋布袜,将自己的理想寄托于隐逸的沧洲。古老的桂树香气未散,明年的明月再赏,这首曲子又是为谁而唱。向二三知己长揖告别,烦请为我寻找隐居之所。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战乱的哀愁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战骨缟如雪”与“月色惨中秋”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战乱带来的悲惨景象。后文通过对淞江、杨柳、钓鱼舟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平静生活的渴望。最后,作者表达了对封侯的不屑,更倾向于隐居生活,体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