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沈休文双溪八咏

· 戴良
晨征听晓鸿,鸿飞何处所。 随阳弱水岸,违寒长沙渚。 冥冥忆霜群,邕邕叫云侣。 固将联匹俦,岂惟念羁旅。 视夜已昭晰,度声尚悽楚。 以之频感触,将何慰艰阻。 帛书望不来,谁知我心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随阳:跟随太阳,指鸿雁随季节迁徙。
  • 弱水:传说中水名,此处泛指遥远的河流。
  • 违寒:避开寒冷。
  • 长沙渚:长沙的水边,渚指水中小岛。
  • 冥冥:昏暗不明。
  • 邕邕:和谐的声音,此处指鸿雁的叫声。
  • 匹俦:伴侣,同伴。
  • 羁旅:旅途中的停留。
  • 视夜已昭晰:夜晚已经明亮,指天快亮了。
  • 度声:鸿雁的叫声。
  • 帛书:写在丝帛上的信。

翻译

清晨启程,聆听鸿雁的啼鸣,鸿雁飞向何方? 它们随着太阳,飞向遥远的河流岸边,避开寒冷,抵达长沙的水边。 在昏暗中回忆起霜降时的雁群,和谐地呼唤着云中的伴侣。 它们不仅是为了寻找伴侣,也是为了慰藉旅途的孤寂。 夜色已渐渐明朗,鸿雁的叫声依旧凄楚。 这声音频频触动我的情感,如何能安慰我面对的艰难险阻。 期盼的帛书迟迟不来,谁又能知晓我心中的苦楚。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清晨鸿雁的啼鸣和飞翔,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伴侣的思念和对旅途孤寂的感慨。诗中“随阳弱水岸,违寒长沙渚”描绘了鸿雁迁徙的艰辛,而“冥冥忆霜群,邕邕叫云侣”则抒发了诗人对伴侣的深切思念。最后两句“帛书望不来,谁知我心苦”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楚和无人理解的孤独。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动人。

戴良

戴良

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3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