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天竺长老住集庆龙翔寺

· 卢琦
东南隐者人不识,一日才名动九重。 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 衲衣香煖春留麝,石钵云开夜卧龙。 何日相从陪杖屦,秋风江上采芙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重(jiǔ chóng):指皇帝的居所,也泛指朝廷。
  • 天竺:指印度,这里特指天竺寺。
  • 景阳钟:古代宫廷中的钟,用以报时。
  • 衲衣(nà yī):僧人穿的衣服,用多块布缝制而成。
  • (shè):一种动物,其香腺分泌的香料极为珍贵。
  • 石钵(shí bō):僧人用的石制饭碗。
  • 杖屦(zhàng jù):拐杖和鞋子,代指行走或旅行。
  • 芙蓉(fú róng):荷花的一种,常用来象征高洁。

翻译

东南的隐士,人们不认识他,但他的名声一日之间传遍了朝廷。 他不喜欢天竺寺的潮湿雨天,却喜欢在月光明亮时来听景阳钟声。 他穿着香气温暖的僧衣,春天里仿佛留有麝香,夜晚在石钵旁,云开时仿佛有龙卧其中。 何时能与你一同行走,秋天在江边采摘芙蓉。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隐居东南的高僧,他的名声虽然不为常人所知,却在朝廷中广为流传。诗中通过对天竺寺雨和景阳钟的对比,表达了高僧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后两句描绘了高僧的生活细节,如衲衣的香气和石钵旁的神秘景象,增添了诗意和神秘感。结尾表达了与高僧同行的愿望,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羡慕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卢琦

元惠州人,字希韩,号立斋。顺帝至正二年进士,授州录事,迁永春县尹,赈饥馑,止横敛,均赋役,讼息民安。十四年,农民军数万人来攻,被击退。改宁德县尹。历官漕司提举,以近臣荐,除知平阳州,未上卒。有《圭峰集》。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