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第三溪

日晏霜浓十二月,林疏石瘦第三溪。 云沙有径萦寒烧,松屋无人鸣昼鸡。 几聚衣冠块作土,当年歌舞醉如泥。 早知涉世真成梦,不弃山田春雨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日晏(yàn):日暮,天色已晚。
  • 霜浓:霜降得很重,形容天气寒冷。
  • 林疏:树林稀疏,指树木因寒冷而落叶,显得稀疏。
  • 石瘦:石头因霜冻而显得更加嶙峋。
  • 云沙:云雾和沙尘,形容路径上的景象。
  • 萦寒烧:萦绕着寒烟,烧指烟雾。
  • 松屋:松树下的房屋。
  • 鸣昼鸡:白天鸡鸣,指时间已不早。
  • 衣冠:指士人的服饰,这里代指士人。
  • 块作土:堆积成土块,形容士人的坟墓。
  • 醉如泥:形容醉得非常厉害,像泥一样无法自持。
  • 涉世:指参与社会事务,经历世事。
  • 真成梦:真的像一场梦,形容世事无常,虚幻不实。
  • 不弃山田:不放弃山间的田地。
  • 春雨犁:春雨滋润下的田地,犁指耕作。

翻译

天色已晚,霜降得浓重,已是十二月, 树林稀疏,石头嶙峋,这里是第三溪。 云雾和沙尘中,小径萦绕着寒烟, 松树下的房屋里,无人听见白天的鸡鸣。 几堆衣冠堆积成土,当年歌舞的人们已醉如泥, 早知参与世事真的像一场梦, 不如不放弃山间的田地,在春雨中耕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深冬时节的荒凉景象,通过“日晏霜浓”、“林疏石瘦”等意象,传达出一种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中“几聚衣冠块作土”与“当年歌舞醉如泥”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繁华的怀念与对现实荒凉的感慨。结尾的“早知涉世真成梦,不弃山田春雨犁”则透露出诗人对简朴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纷繁世事的超然态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戴表元

戴表元

宋元间庆元奉化人,字帅初,一字曾伯,号剡源。七岁学古诗文,多奇语。宋咸淳七年进士,授建康府教授。元初,授徒卖文为生。成宗大德中,年已六十余,以荐起为信州教授,调婺州,以疾辞。为文清深雅洁,东南文章大家皆归之。有《剡源文集》。 ► 4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