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藤行

君不见四明山下寒无粮,九月种麦五月尝。一春辛苦无别业,日日采藤行远冈。 山深无虎行不畏,老少分山若相避。忽然遇藤随意斫,手触藤花落如猬。 藤多力困一颦呻,对面闻声不见人。日昃将来各休息,妻儿懒拂灶中尘。 须臾叩门来海贾,大藤换粮论斛数。小藤输市亦值钱,籴得官粳甜胜乳。 明朝满意作晨炊,饱饭入山须晚归。南村种麦空早熟,逐日扃门忍饥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四明山:位于浙江省东部,是宁波市的著名山脉。
  • 寒无粮:指冬天没有粮食。
  • 九月种麦五月尝:指九月种植小麦,到来年五月收获。
  • 别业:其他的职业或工作。
  • 行远冈:在远处的山冈上行走。
  • 斫:砍。
  • 如猬:像刺猬一样,形容藤花密集。
  • 颦呻:皱眉呻吟,形容劳累。
  • 日昃:太阳偏西,即下午。
  • 海贾:海上的商人。
  • 斛:古代容量单位,约等于十斗。
  • 籴:买。
  • 官粳:官方出售的粳米。
  • 扃门:关门。

翻译

你难道没看见四明山下的农民冬天没有粮食,九月种下小麦,到来年五月才能品尝。整个春天辛勤劳作,没有其他职业,每天都在远处的山冈上采藤。

山中没有老虎,所以行走不害怕,老人和小孩各自分山,似乎在相互避让。突然遇到藤蔓,随意砍伐,手触到的藤花像刺猬一样密集地落下。

藤蔓众多,力气用尽,只能皱眉呻吟,对面能听到声音却看不见人。太阳偏西时,各自回家休息,妻子和孩子们懒得打扫灶台上的灰尘。

不久,海上的商人敲门来访,用大藤换粮食,按斛数计算。小藤拿到市场上也能卖钱,买来的官方粳米甜得胜过牛奶。

第二天满心欢喜地准备早餐,吃饱饭后,进入山中,直到晚上才回家。南村种的麦子虽然早熟,但村民们每天关门忍受饥饿的哭泣。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四明山下农民艰苦的生活状况,通过对比采藤者的辛劳与收获,以及南村农民的困境,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农民的艰辛。诗中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和人物活动,如“藤花落如猬”、“老少分山若相避”,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同时,通过“大藤换粮论斛数”、“籴得官粳甜胜乳”等细节,反映了农民与商人之间的交易,以及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深刻揭示了农民的生活现实。

戴表元

戴表元

宋元间庆元奉化人,字帅初,一字曾伯,号剡源。七岁学古诗文,多奇语。宋咸淳七年进士,授建康府教授。元初,授徒卖文为生。成宗大德中,年已六十余,以荐起为信州教授,调婺州,以疾辞。为文清深雅洁,东南文章大家皆归之。有《剡源文集》。 ► 4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