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乡友林耕道往信州因寄李明通
卢公全盛时,桃李何纷纷。
冠盖蔽白日,谈笑起青云。
林翁我乡曲,同业又同门。
如何三十年,白头始相闻。
全家作楚鬼,只影穷江源。
起手问曲折,口涩不肯言。
宁非衣食牵,犹赖齿颊存。
叹此皆有数,吾书已云云。
下尽浮世尘,上通先天根。
事来即顺受,不得劳悲欣。
我老耕破砚,百钱混人群。
听之如饮醇,油油至微醺。
所恨各有役,东帆复西辕。
平生李元礼,归为致寒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卢公:指卢仝,唐代诗人,以隐逸著称。
- 桃李:比喻学生或弟子。
- 冠盖:古代官员的帽子和车盖,代指官员。
- 谈笑起青云:形容人因才华或机遇而平步青云。
- 乡曲:家乡。
- 同业又同门:指同行业且同师门。
- 楚鬼:指流寓他乡的人。
- 江源:江河的源头,这里指边远之地。
- 口涩:形容说话不流畅。
- 衣食牵:指为生活所迫。
- 齿颊存:指言语尚存。
- 先天根:指事物的根本或起源。
- 顺受:顺应接受。
- 饮醇:比喻听取良言或佳话。
- 油油:形容心情舒畅。
- 微醺:略带醉意。
- 各有役:各有职责或任务。
- 东帆复西辕:比喻四处奔波。
- 李元礼: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
- 寒暄:问候。
翻译
在卢公全盛时期,他的学生和弟子众多,如云如雨。官员们的帽子和车盖遮蔽了日光,他们的谈笑声仿佛能升起青云。林翁是我的同乡,我们既是同行也是同门。然而三十年过去了,直到白发苍苍我们才初次相闻。他的全家流寓他乡,只剩他一人孤独地前往江河的源头。我询问他的经历,他却因口齿不清不愿多言。难道不是因为生活的压力,还是因为言语尚存?我叹息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我的书信中已经提到了。放下世俗的尘埃,通达事物的根本。事情来了就顺应接受,不必过分悲喜。我已老去,靠着破旧的砚台耕耘,用一点钱混迹人群。听他的话如同饮了美酒,心情舒畅至微醺。遗憾的是我们各有职责,我东行他西去。我一生中的李元礼,回去后会向他致以问候。
赏析
这首诗是戴表元送别同乡林耕道往信州的作品,通过回忆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对友人命运的感慨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认识。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如“冠盖蔽白日”与“白头始相闻”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同时,诗人以“饮醇”和“微醺”形容听友人言谈的愉悦,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生活的超然态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透露出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