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萧万户还蜀二首

百丈牵江诣阆州,旌旗拥接旧君侯。 按行貔虎千岩戍,蹴踏鱼龙万里流。 夺锦亭围花阵雨,离堆记积藓痕秋。 平生谩有相如檄,拿手何时作胜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百丈:形容江水深广。
  • (yì):前往,到达。
  • 阆州:地名,今四川省阆中市。
  • 旌旗:旗帜的总称。
  • 旧君侯:指萧万户,因其曾任地方官,故称。
  • 按行:巡视。
  • 貔虎:比喻勇猛的军队。
  • 千岩戍:指险峻的山岩和边防戍所。
  • 蹴踏:踩踏,形容行进。
  • 鱼龙:比喻江河中的生物。
  • 万里流:形容江河的辽阔。
  • 夺锦亭:亭名,可能位于阆州。
  • 离堆:地名,位于四川省。
  • 藓痕秋:藓苔的痕迹,暗示时间的流逝。
  • 谩有:空有。
  • 相如檄:指司马相如的檄文,比喻文才。
  • 拿手:擅长,精通。
  • 胜游:愉快的旅行。

翻译

江水深广,我前往阆州,旌旗招展,迎接曾经的君侯。 巡视着勇猛的军队驻守的险峻山岩,踩踏着江河中鱼龙游弋的万里流水。 在夺锦亭下,花儿在阵雨中争艳,离堆上,藓苔的痕迹记录着秋天的到来。 我空有司马相如那样的文才,何时才能展现我的擅长,进行一次愉快的旅行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送别萧万户回蜀的情景,通过“百丈牵江”、“旌旗拥接”等意象展现了壮阔的送别场面。诗中“按行貔虎千岩戍,蹴踏鱼龙万里流”表达了诗人对萧万户英勇事迹的赞美。末句“平生谩有相如檄,拿手何时作胜游?”则透露出诗人对自己才华未展的遗憾和对未来旅行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郑元祐

元处州遂昌人,迁钱塘,字明德,号尚左生。少颖悟,刻励于学。顺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学教授,升江浙儒学提举,卒于官。为文滂沛豪宕,诗亦清峻苍古。有《遂昌杂志》、《侨吴集》。 ► 5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