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忆邵景说寄张子退

登临泽国半荆榛,战伐年年鬼哭新。 一水晴波青翰舫,孤灯暮雨白纶巾。 何时壮志酬明主,几日浮生哭故人。 万里飞腾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风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登临:登上高处眺望;泽国:指南方国家;半荆榛:半是茂盛的荆棘;战伐:战争征伐;鬼哭:形容战场凄凉;新:不断重复的;青翰:形容水面清澈如玉;舫:小船;孤灯:独自一盏灯;白纶巾:白色丝绸头巾;壮志:雄心壮志;酬:报答;浮生:指人生飘忽不定;飞腾:形容迅速上升;风尘:指世俗纷扰。

翻译

登上南方国家的高处,一半是茂盛的荆棘,战争征伐年复一年,战场上鬼哭声不断。一条水面晴朗如玉的河流上,一只小船缓缓行驶,独自一盏灯在傍晚雨中闪烁,头戴白色丝绸头巾。何时能实现雄心壮志来回报明君,几天又几天在这浮生中悼念逝去的亲人。千里之行仍有路可走,不必担心世间纷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登上高处眺望南方国家的景象,战争频繁,战场凄凉,但诗人仍怀着壮志,期待能够回报明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青翰舫、孤灯暮雨等,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未来的期许。整体氛围清幽,意境深远,表达了对人生起伏不定的感慨,同时也传达了对未来的乐观与希望。

夏完淳

夏完淳

夏完淳(1631年—1647年),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明末(南明)诗人,松江华亭人。为夏允彝之子,师从陈子龙。夏完淳自幼聪明,有神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14岁随父抗清。其父殉难后,他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六岁。以殉国前怒斥了洪承畴一事,称名于世。有《狱中上母书》。 身后留有妻子钱秦篆、女儿以及遗腹子,出世后夭折, 家绝嗣。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合葬墓今存于松江区小昆山镇荡湾村华夏公墓旁。 ► 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