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纳言峒曾

忠烈简迈姿,淡然青云志。 三凤齐雍鸣,翛羽拂云际。 孤城战苦时,日落鼓声死。 始知朝阳禽,亦复秋风厉。 六翮铩不垂,灵风满天地。 兴怀募义旅,言洒西州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侯纳言峒曾:指侯纳言是古代官职名,峒曾为地名。

翻译

忠诚坚毅的风采,淡然志向高远。三只凤凰齐声鸣叫,羽毛拂过云霄。在孤城中经历苦战时刻,夕阳西下,战鼓声渐息。才明白朝阳的鸟儿,也会受到秋风的严寒。六翎羽毛不垂落,灵风充满天地。怀着壮志招募义士同行,满腔热血洒在西州,泪水滴落。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幅忠烈坚毅的英雄画卷,通过凤凰、孤城、战鼓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忠诚、勇气和牺牲精神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英雄壮烈事迹的歌颂,展现了古代人们对忠义之士的崇敬和敬仰。

夏完淳

夏完淳

夏完淳(1631年—1647年),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明末(南明)诗人,松江华亭人。为夏允彝之子,师从陈子龙。夏完淳自幼聪明,有神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14岁随父抗清。其父殉难后,他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六岁。以殉国前怒斥了洪承畴一事,称名于世。有《狱中上母书》。 身后留有妻子钱秦篆、女儿以及遗腹子,出世后夭折, 家绝嗣。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合葬墓今存于松江区小昆山镇荡湾村华夏公墓旁。 ► 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