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阁尘宾幕,西征愧赋才。月明笳鼓切,今夜为谁哀由丹阳入京

万里山河拱旧京,楚囚西去泪如倾。 斜风衰柳丹阳郭,细雨孤帆白下城。 残梦忽惊三殿报,新愁翻觉一身轻。 从军未遂平生志,遗恨千秋愧请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东阁:东边的阁楼。
  • 尘宾幕:尘封的客人帷幕,指已经很久没有人来拜访。
  • 西征:向西征战。
  • 愧赋才:感到自己的才华不足以应对。
  • 丹阳:古地名,今江苏扬州一带。
  • 笳鼓:古代的一种乐器,用来奏乐。
  • 今夜为谁哀:今晚为谁而悲伤。

翻译

东边的阁楼尘封着客人的帷幕,西征的我感到自己的才华不足。月明下,笳鼓声切,今晚为谁而悲伤,从丹阳来到京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西征归来的将士内心的孤寂和无奈。诗人通过描写东阁尘宾幕和西征愧赋才,表达了将士长期征战的辛苦和孤独。在月明之夜,笳鼓声切,将士心中的哀愁随着乐声传达出来。诗中的丹阳和京城象征着远方和家乡,将士在远离家乡的征战中,体会到了深深的思乡之情。整首诗意境深远,表达了将士内心的挣扎和无奈之情,展现了古代士兵的忠诚和苦楚。

夏完淳

夏完淳

夏完淳(1631年—1647年),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明末(南明)诗人,松江华亭人。为夏允彝之子,师从陈子龙。夏完淳自幼聪明,有神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14岁随父抗清。其父殉难后,他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六岁。以殉国前怒斥了洪承畴一事,称名于世。有《狱中上母书》。 身后留有妻子钱秦篆、女儿以及遗腹子,出世后夭折, 家绝嗣。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合葬墓今存于松江区小昆山镇荡湾村华夏公墓旁。 ► 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