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

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 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 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 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战苦难酬国,仇深敢忆家。 一身存汉腊,满目尽胡沙。 落月翻旗影,清霜冷剑花。 六军浑散尽,半夜起悲笳。 一旅同仇谊,三秋故主怀。 将星沉左辅,卿月隐中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复:再次。极:极致。亡:消失。气:气势。落日:夕阳。缟素:白色的丝绸。胡笳:胡人的笛子。汉腊:指汉人的服饰。胡沙:胡人的沙漠。六军:指六军(古代军队编制)。悲笳:悲伤的笛声。左辅:指辅佐君主的大臣。卿月:指高官显贵。

翻译

再次感受到了楚国的悲情何等深沉,秦国的气势尚未平息。英勇的风采依旧,夕阳下大旗依然鲜明。用白色的丝绸来报答家国之恩,战船上决定生死存亡!胡人的笛声传唱着千古的仇恨,一轮明月照耀着城池。战争的痛苦难以报答国家,仇恨深重,却不敢忆起家乡。身披汉人的服饰,眼前尽是胡人的沙漠。月落时旗影摇曳,清霜下寒剑如花。六军已经溃散殆尽,半夜里悲伤的笛声响起。一路同仇敌,三秋怀念往昔的主公。将星陨落左辅,卿月隐匿中台。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战争中的悲壮场面,表现了楚国与秦国之间的恩怨情仇。诗中运用了大量意象和比喻,如落日、明月、胡笳等,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们的忠诚与牺牲。诗人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和家乡的深情眷恋,以及对战争带来的痛苦和伤痕的反思。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古代战争时期的人们的忠诚与悲壮。

夏完淳

夏完淳

夏完淳(1631年—1647年),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明末(南明)诗人,松江华亭人。为夏允彝之子,师从陈子龙。夏完淳自幼聪明,有神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14岁随父抗清。其父殉难后,他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六岁。以殉国前怒斥了洪承畴一事,称名于世。有《狱中上母书》。 身后留有妻子钱秦篆、女儿以及遗腹子,出世后夭折, 家绝嗣。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合葬墓今存于松江区小昆山镇荡湾村华夏公墓旁。 ► 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