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 答王浚川司马
漫顶伊川帽,徒扣紫阳关。不见宫墙数仞,何处把身安。着眼岐路差错,举步草茅梗塞,古道竟难还。原无钻孔铁,空慕点颜丹。
大音微,玄酒浊,太羹残。只为多添注脚,翻使六经闲。信口谈何容易,下手便成颠倒,都不疗饥寒。蹄涔诧沧海,蚁垤笑丘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伊川(yī chuān):地名,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伊川县一带。
紫阳关(zǐ yáng guān):地名,古代关隘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
岐路(qí lù):分叉的道路。
草茅梗(cǎo máo gěng):草丛和茅草丛。
钻孔铁(zuān kǒng tiě):指能够穿透铁皮的锥子。
点颜丹(diǎn yán dān):传说中的一种仙丹。
大音微(dà yīn wēi):声音很大,但微弱。
玄酒(xuán jiǔ):黑色的酒,指浓郁的酒。
太羹(tài gēng):太监的羹,指宫廷中的美味。
六经(liù jīng):儒家经典的总称。
蹄涔(tí cén):马蹄泥。
诧(chà):惊讶。
蚁垤(yǐ dié):蚂蚁的窝。
翻译
水调歌头 · 答王浚川司马
戴着伊川的帽子,只能敲击紫阳关。看不见宫墙有多高,哪里才能让自己安心。眼睛注视着岐路的分叉,脚步却被草丛和茅草丛挡住,古道回去却很困难。原本没有能穿透铁皮的锥子,却空想着仙丹的神奇。
声音很大,但却微弱,黑色的酒变得浑浊,太监的羹已经残缺。只是为了多加注解,反而让经典变得无趣。信口雌黄何其容易,一动手就会变得混乱,却无法解决饥寒。马蹄泥混杂着沧海,蚂蚁的窝笑看丘山。
赏析
这首诗以水调歌头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困惑和迷茫之情。诗中通过描写身处险境的境况,暗喻了人生道路的曲折和艰难。诗人借古典意象,将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和迷惘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对现实的思考和感慨。

夏言
明广信府贵溪人,字公谨,号桂洲。正德十二年进士。授行人,擢兵科给事中。嘉靖初历兵科都给事中,以议郊祀事受帝知。十年,任礼部尚书。十五年,入阁,任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十七年冬,继李时为首辅,极受世宗宠眷。二十年,为礼部尚书严嵩、武定侯郭勋所间,罢。不久,复召入阁,然恩眷不及从前。二十一年,为严嵩所挤,以“欺谤君上”罢。二十四年复原官。时严嵩为首辅,言至,凡所批答,略不顾嵩。未几,河套议起,言力赞曾铣复河套,为严嵩所攻,被杀。有《赐闲堂稿》、《桂洲集》。
► 383篇诗文
夏言的其他作品
- 《 大江东去和东坡韵病起闲述 》 —— [ 明 ] 夏言
- 《 风入松 · 次虞文靖公韵,赏阁前芍药 》 —— [ 明 ] 夏言
- 《 侍上奉圣母观九龙池 》 —— [ 明 ] 夏言
- 《 西苑 其一 》 —— [ 明 ] 夏言
- 《 踏莎行 其二 答李蒲汀用韵 》 —— [ 明 ] 夏言
- 《 万年欢 · 和答白下史恭甫庆予六十之作二阕 》 —— [ 明 ] 夏言
- 《 渔家傲 其二十五 和欧阳韵一十六阕 》 —— [ 明 ] 夏言
- 《 喜迁莺 · 三首次康伯可贺费清湖初度 》 —— [ 明 ] 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