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绪

· 韩偓
别绪静愔愔,牵愁暗入心。 已回花渚棹,悔听酒垆琴。 菊露凄罗幕,梨霜恻锦衾。 此生终独宿,到死誓相寻。 月好知何计,歌阑叹不禁。 山巅更高处,忆上上头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愔愔(yīn yīn):形容安静和沉寂。
  • 花渚:花丛中的小洲。
  • (zhào):船桨,这里指船。
  • 酒垆:酒店。
  • (cè):悲伤。
  • 锦衾:华丽的被子。
  • :尽,结束。
  • 山巅:山顶。
  • 上头吟:在山的高处吟诗。

翻译

离别的情绪静悄悄的,却深深地牵动着内心的愁苦。 已经回到了花丛中的小船,后悔曾经听过的酒店里的琴声。 菊花上的露水凄凉地沾湿了华丽的帷幕,梨花上的霜花让锦被感到悲伤。 这一生注定要独自度过,直到死也要发誓寻找你。 月亮如此美好,却不知如何是好,歌曲结束后,叹息无法停止。 在山的更高处,回忆起曾经在山顶吟诗的情景。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深切的离别之情和孤独的心境。诗中,“别绪静愔愔,牵愁暗入心”描绘了离别时的静默与内心的愁苦,情感细腻而深沉。后文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如“菊露凄罗幕,梨霜恻锦衾”,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和凄凉的氛围。结尾处的“山巅更高处,忆上上头吟”则带有一种超脱和回忆的情怀,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孤独的深刻体验。

韩偓

韩偓

韩偓,晚唐五代诗人,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 3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