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瑟行

· 鲍溶
金舆传惊灞浐水,龙旗参天行殿巍。 左文皇帝右慎姬,北面侍臣张释之。 因高知处邯郸道,寿陵已见生秋草。 万世何人不此归,一言出口堪生老。 高歌倚瑟流清悲,徐乐哀生知为谁。 臣惊欢叹不可放,愿赐一言释名妄。 明珠为日红亭亭,水银为河玉为星。 泉宫一闭秦国丧,牧童弄火骊山上。 与世无情在速贫,弃尸于野由斯葬。 生死茫茫不可知,视不一姓君莫悲。 始皇有训二世哲,君独何人至于斯。 灞陵一代无发毁,俭风本是张廷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金舆(jīn yú):指皇帝的车驾。
  • 龙旗:指皇帝的旗帜。
  • 参天:高耸入云。
  • 行殿:指皇帝巡游时临时搭建的宫殿。
  • (wēi):高大雄伟。
  • 左文皇帝右慎姬:指皇帝左右有文臣和妃子陪伴。
  • 北面:面向北方,古代臣子朝见君王的方向。
  • 张释之:人名,西汉时期的著名法学家。
  • 邯郸道:指通往邯郸的道路,这里象征着权力的衰落。
  • 寿陵:指秦始皇的陵墓。
  • 万世:永远。
  • 一言:一句话。
  • 流清悲:流淌着清澈而悲伤的情感。
  • 徐乐:人名,可能指某个悲伤的人物。
  • 释名妄:解除名分的虚妄。
  • 明珠为日:比喻明珠如同太阳一样明亮。
  • 水银为河玉为星:比喻水银如同河流,玉如同星星。
  • 泉宫:指秦始皇的地下宫殿。
  • 秦国丧:秦国的灭亡。
  • 牧童弄火:牧童玩耍时不慎引起火灾。
  • 骊山:秦始皇陵墓所在地。
  • 与世无情:与世无争,不关心世事。
  • 速贫:迅速贫穷。
  • 弃尸于野:尸体被遗弃在荒野。
  • 由斯葬:就这样被埋葬。
  • 生死茫茫:生死未卜,不可预知。
  • 视不一姓:看待不同姓氏的人。
  • 君莫悲:劝慰对方不要悲伤。
  • 始皇有训:秦始皇有遗训。
  • 二世哲:指秦二世,秦始皇的儿子,这里指他的智慧或决策。
  • 君独何人:你究竟是何人。
  • 灞陵:指秦始皇的陵墓。
  • 无发毁:没有被破坏。
  • 俭风:节俭的风气。
  • 张廷尉:指张释之,因其曾任廷尉,故称。

翻译

皇帝的车驾传来了惊动灞水和浐水的声音,龙旗高耸入云,行殿巍峨壮观。皇帝左右有文臣和妃子陪伴,北面侍立的是臣子张释之。因为高处可以知道通往邯郸的道路,秦始皇的陵墓寿陵已经长满了秋草。万世之中,有谁不是这样归去的,一句话出口就能让人老去。高声歌唱,倚着瑟琴流淌着清澈而悲伤的情感,徐乐的哀生又是为了谁。臣子惊讶叹息不已,希望得到一句话来解除名分的虚妄。明珠如同太阳一样红艳艳地挂在天空,水银如同河流,玉如同星星。秦始皇的地下宫殿一旦关闭,秦国就灭亡了,牧童在骊山上玩火。与世无争,不关心世事,就会迅速贫穷,尸体被遗弃在荒野,就这样被埋葬。生死未卜,不可预知,看待不同姓氏的人,劝慰对方不要悲伤。秦始皇有遗训,秦二世有智慧,你究竟是何人,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秦始皇的陵墓灞陵一代没有被破坏,节俭的风气本是张释之所倡导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秦始皇及其陵墓的描绘,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金舆”、“龙旗”、“明珠为日”等,展现了皇权的辉煌与衰落。同时,通过对“寿陵已见生秋草”、“生死茫茫不可知”等句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死、历史和命运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鲍溶

鲍溶

唐人,字德源。宪宗元和进士。与李益交厚。古诗乐府,可称独步。卒飘蓬薄宦,客死三川。有集。 ► 1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