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畅当

万里江南一布衣,早将佳句动京畿。 徒闻子敬遗琴在,不见相如驷马归。 朔雪恐迷新冢草,秋风愁老故山薇。 玉堂知己能铭述,犹得精魂慰所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京畿(jīng jī):古代指京城及其周边地区。
  • 徒闻:只是听说。
  • 子敬遗琴:子敬,即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他的琴被后人传颂。
  • 相如驷马归:相如,即司马相如,驷马归指的是他因功名显赫而荣归故里。
  • 朔雪:北方的雪。
  • 冢草:坟墓上的草。
  • 故山薇:故乡的薇草,薇是一种野菜,这里指代故乡。
  • 玉堂:指宫廷,这里指朝廷中的高官。
  • 铭述:刻写记述。
  • 精魂:指人的精神或灵魂。

翻译

在遥远的江南,他只是一位平民, 却以美妙的诗句震撼了京城。 只是听说子敬的遗琴仍在, 却不见相如那样荣归的景象。 北方的雪恐怕会迷住新坟上的草, 秋风中,故乡的薇草也显得愁老。 朝廷中的知己能够为他刻写记述, 至少他的精魂得到了慰藉。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畅当才华的赞赏与对其命运的哀叹。诗中,“万里江南一布衣,早将佳句动京畿”展现了畅当虽出身平凡,却以诗才闻名于京城。后句通过对子敬遗琴和相如驷马归的对比,暗示了畅当未能得到应有的荣耀与归宿。末句则寄托了对畅当精神不朽的希望,即使肉体消逝,其精魂仍得慰藉。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命运的深切关怀与不朽才华的肯定。

戴叔伦

戴叔伦

戴叔伦,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今存诗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细辨伪。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