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韩道士

日暮秋风吹野花,上清归客意无涯。 桃源寂寂烟霞闭,天路悠悠星汉斜。 还似世人生白发,定知仙骨变黄芽。 东城南陌频相见,应是壶中别有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上清:道教术语,指神仙居住的仙境。
  • 归客:指韩道士,意为归隐的道士。
  • 意无涯:意指心境无限广阔。
  • 桃源:指理想的隐居之地,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烟霞:指山间的云雾,常用来形容隐居之地的美景。
  • 天路:指通往天界的道路。
  • 星汉:即银河。
  • 仙骨:指道士或修炼者的身体,认为其具有超凡脱俗的特质。
  • 黄芽:道教术语,指修炼成仙的标志,象征着生命的转化和升华。
  • 壶中:指道士的居所,源自《列子·汤问》中的“壶中天地”,意指一个独立的小世界。

翻译

日暮时分,秋风轻拂着野花,归隐的韩道士心境无限广阔。桃源般的隐居之地静谧而美丽,云雾缭绕,仿佛通往天界的道路悠长,银河斜挂。他的样子就像世人一样生出了白发,但定是他的仙骨已经变化,象征着生命的转化。在东城南陌频繁相见,想必他的居所是壶中别有洞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韩道士归隐后的生活状态,通过“日暮秋风”、“桃源寂寂”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中“仙骨变黄芽”一句,巧妙地将道士的修炼境界与生命的升华相结合,表达了对其超凡脱俗生活的赞美。结尾的“壶中别有家”则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使读者对韩道士的隐居生活充满了遐想。

戴叔伦

戴叔伦

戴叔伦,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今存诗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细辨伪。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