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金祠起真宇,直上青云垂。
地静我亦闲,登之秋清时。
苍芜宜春苑,片碧昆明池。
谁道天汉高,逍遥方在兹。
虚形宾太极,携手行翠微。
雷雨傍杳冥,鬼神中躨跜。
灵变在倏忽,莫能穷天涯。
冠上阊阖开,履下鸿雁飞。
宫室低逦迤,群山小参差。
俯仰宇宙空,庶随了义归。
崱屴非大厦,久居亦以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金祠:此指慈恩寺。慈恩寺建筑宏伟华丽,故以“金祠”称之。
- 真宇:神仙居住之处,这里指佛殿。
- 苍芜:形容草木茂盛、郁郁葱葱的样子。
- 宜春苑:汉代皇家园林,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南。
- 昆明池:汉时所凿,在长安西南。
- 天汉:天河、银河,这里形容慈恩寺塔高耸好像接近天河。
- 逍遥:自由自在的样子。
- 虚形:指身体,意思是人置身其中。
- 太极:指天空极高之处。
- 翠微:指山腰青翠的山色,这里代指山腰。
- 杳冥(yǎo míng):极高远深邃的地方。
- 躨跜(kuí ní):盘曲蠕动的样子。
- 倏忽(shū hū):很快地,忽然。
- 阊阖(chāng hé):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皇宫之门。
- 逦迤(lǐ yǐ):曲折连绵。
- 崱屴(zè lì):形容高大险峻的样子。
翻译
华丽的慈恩寺建起神圣的殿宇,径直向上似要垂入青云里。 此地宁静让我也心境安闲,在秋清气爽之时登上寺塔。 宜春苑里草木葱茏郁郁苍苍,昆明池一片碧绿波光粼粼。 谁说天河高远不可及,自在逍遥的境地就在这里。 身体仿佛与浩瀚天空融为一体,携手在山腰缓缓漫步前行。 近处雷雨在高远深邃处涌起,鬼神仿佛在其间盘旋蠕动。 神奇的变化瞬间即逝,茫茫无尽难以探究到边际。 站在塔上像是天门在头顶开启,脚下有鸿雁展翅飞过。 宫室低矮、连绵起伏,群山也显得矮小参差不齐。 俯仰之间顿感宇宙空旷,或许随着领悟的佛法而归向心灵的宁静吧。 高耸的塔并非适宜久居的大厦,长久居住也会有危险。
赏析
这首诗描绘诗人与诸公同登慈恩寺塔的所见所感。开篇写出慈恩寺塔高高耸立,如入青云的雄伟之势,为全诗奠定宏阔境界。接着诗人描述登塔所见的苑囿景色,体现出自然之美与开阔之境。而“谁道天汉高,逍遥方在兹”传达出一种对眼前美景所带来的自在逍遥之感。
诗中对天地间神奇灵异现象的描写,如“雷雨傍杳冥,鬼神中躨跜”,营造出神秘奇幻的氛围,增添了诗歌的奇幻色彩。描写登塔俯瞰之景,宫室与群山在诗人眼中的渺小,突出了塔的高耸以及视野的开阔,更引发诗人对宇宙无穷的思考。 结尾“崱屴非大厦,久居亦以危”不仅仅是对塔本身的感慨,更是一种对世间事物的哲理思考,表现出诗人在登临览胜之后,内心深处对于人世无常的体悟,使全诗的意境从写景抒情上升到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洞察,富有深意。整首诗气势恢宏,意境深邃,是一首兼具写景、抒情与哲理感悟的优秀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