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调马

· 韩翃
鸳鸯赭白齿新齐,晚日花中散碧蹄。 玉勒斗回初喷沫,金鞭欲下不成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鸳鸯赭白:指马的毛色,赭白相间,如同鸳鸯的羽毛。
  • 齿新齐:指马的牙齿整齐,显示出马的年轻和健康。
  • 散碧蹄:形容马蹄在花中散开,碧色隐约可见。
  • 玉勒:用玉装饰的马勒,即马的缰绳。
  • 斗回:指马在斗中回旋,即马在竞技场中快速转身。
  • 喷沫:马在奔跑或竞技时口中喷出的泡沫。
  • 金鞭:金色的马鞭,象征着豪华和权力。
  • 不成嘶:指马虽然受到鞭策,但并未发出嘶鸣声,可能是因为马已经疲惫或被驯服。

翻译

那匹马毛色赭白相间,如同鸳鸯的羽毛,牙齿整齐,显示出它的年轻和活力。夕阳下,它在花丛中奔跑,碧色的马蹄隐约可见。它戴着玉制的马勒,在竞技场中快速转身,口中喷出泡沫。尽管主人挥动金色的马鞭,试图让它加速,但它并未发出嘶鸣声,似乎已经疲惫或被驯服。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马的美丽和竞技场上的动态。诗中“鸳鸯赭白齿新齐”一句,既描绘了马的外观特征,又暗示了马的年轻和活力。而“晚日花中散碧蹄”则进一步以夕阳和花丛为背景,增添了画面的诗意和美感。后两句“玉勒斗回初喷沫,金鞭欲下不成嘶”则生动地描绘了马在竞技中的状态,以及人与马之间的互动,表达了马的疲惫和驯服,同时也反映了竞技的激烈和残酷。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马的深刻观察和对竞技场面的生动描绘。

韩翃

韩翃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 1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