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念边事

· 于谦
萧然一室如僧舍,秉烛焚香坐夜阑。 却笑酒酣毡帐暖,谁怜漏永铁衣寒。 安知天下无三杰,但愿军中有一韩。 世事关心成感慨,旋移书卷就镫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萧然:冷清的样子。
  • 夜阑:夜深。
  • 酒酣:酒喝得很畅快。
  • 毡帐:用毛毡做的帐篷。
  • 漏永:指夜长。
  • 铁衣:古代战士穿的带有铁片的战衣。
  • 三杰:指汉初的三个杰出人物,张良、萧何、韩信。
  • 一韩:指韩愈,这里比喻有才能的将领。
  • :随即,立刻。
  • :古代的灯。

翻译

冷清的房间像僧舍一样,我点燃蜡烛,焚香静坐直到夜深。 我笑那些酒醉后在温暖的毡帐中的人,谁又能怜悯那些在漫长寒夜中穿着铁甲的战士。 哪里知道天下没有像张良、萧何、韩信这样的杰出人物,只希望军队中能有一个像韩愈那样有才能的将领。 我对世事感到关心,心生感慨,随即拿起书卷,靠近灯光继续阅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于谦在夜晚静坐时的思绪。诗中通过对冷清环境和深夜静坐的描写,展现了作者的孤独与沉思。诗中“酒酣毡帐暖”与“漏永铁衣寒”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边疆战士的同情。最后,作者表达了对时局的关心和对杰出人才的渴望,体现了其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于谦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双重身份。

于谦

于谦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 ► 4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