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述怀倒前韵三首

· 于谦
午漏还从日影占,鸡声远唱出茅檐。 鸟啼脩竹人初静,门掩閒斋睡正甜。 客底齑盐甘澹泊,诗中锦绣斗秾纤。 凤仙零落西风急,红雨霏霏乱入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午漏(wǔ lòu):古代计时器,这里指午时的钟声。
  • 日影占:通过太阳的影子来判断时间。
  • 茅檐(máo yán):茅草覆盖的屋檐,指简陋的房屋。
  • 脩竹(xiū zhú):修长的竹子。
  • 閒斋(xián zhāi):安静的书房或居室。
  • 客底:客居他乡的生活。
  • 齑盐(jī yán):简单的食物,比喻清苦的生活。
  • 澹泊(dàn bó):淡泊,不追求名利。
  • 锦绣:比喻华美的诗句。
  • 斗秾纤(dòu nóng xiān):形容诗句的华丽和细腻。
  • 凤仙:指凤仙花。
  • 红雨:比喻落花。
  • 霏霏(fēi fēi):形容细雨或落花纷纷的样子。

翻译

午时的钟声随着日影的移动而响起,远处茅檐下传来鸡鸣。 修长的竹林中鸟儿啼鸣,人们刚刚静下来,我关上门在安静的书房中沉睡。 客居他乡,我甘愿过着清苦淡泊的生活,我的诗句却如锦绣般华丽细腻。 凤仙花在急促的西风中凋零,红色的花瓣像雨一样飘洒,纷纷落入帘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秋午后的静谧景象,通过“午漏”、“日影占”等细节,传达出时间的流逝与宁静的氛围。诗中“鸟啼脩竹人初静”一句,以动衬静,更显出环境的幽静。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客底齑盐”与“诗中锦绣”,表达了诗人虽生活简朴,但内心世界丰富,诗才横溢。结尾的“凤仙零落西风急,红雨霏霏乱入帘”则以凤仙花的凋零和红雨的意象,增添了秋日的萧瑟与诗意,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于谦

于谦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 ► 438篇诗文

于谦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