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题得南武城送顾仲瑛之濠梁
南武城,在娄水,阖闾昔筑候越兵,槜李兵交竟伤指。
夫差一战虽复雠,尝胆毋忘会稽耻。大夫种至请行成,属镂卒赐忠臣死。
争长黄池盟,宁知甬东徙。南武城,城己堕,我来览古仍赋诗,棠梨花落雨丝丝。
游子西行何日归,怅望不见令人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娄水: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娄县(今江苏昆山市东北)附近的水域。
- 阖闾:春秋时期吴国的君主,名光。
- 槜李:古地名,在今浙江嘉兴西南。
- 夫差:阖闾之子,吴国君主。
- 会稽耻:指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被迫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向吴国投降的耻辱。
- 大夫种:指越国大夫文种,他曾建议越王勾践向吴国求和。
- 属镂:古代的一种刑罚,将人活埋。
- 黄池:古地名,在今河南封丘西南。
- 甬东:古地名,在今浙江舟山群岛一带。
- 棠梨:一种果树,也指其花。
翻译
南武城,位于娄水之畔,阖闾曾在此筑城以观察越国的军队,槜李之战中双方交锋,最终阖闾受伤。夫差虽然一战报了父仇,但他并未忘记会稽之耻,始终保持警惕。越国大夫文种前来请求和解,但最终忠臣被赐以属镂之刑而死。在黄池之会上争夺盟主地位,谁知最终却流亡至甬东。南武城,城已毁,我来到这里凭吊古迹并赋诗,棠梨花落如雨丝。游子西行,不知何时能归,遥望不见,令人心生悲怆。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南武城的历史回顾,展现了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的恩怨情仇。诗中,“南武城”不仅是地理标志,更是历史记忆的载体。诗人通过描绘阖闾、夫差等历史人物的命运,以及城池的兴衰,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忠臣命运的同情。末句“游子西行何日归,怅望不见令人悲”则抒发了对离别和时光流逝的哀愁,使得整首诗在叙述历史的同时,也充满了个人情感的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