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伯诚所藏王叔明狼山图

· 袁华
忆昨鼓楫溯大江,海门一点狼山碧。 安得振衣蹑层颠,东望扶桑初日赤。 忽见此图心目明,石壁铁削苔花青。 仙翁白狼不复见,金银佛宇开岩扃。 上方台观云中起,下瞰䲔涛千顷水。 平原宅相放舟过,吮墨含毫柁楼里。 江南有客颀而长,梦觉池塘春草芳。 生平爱画久成癖,题诗缄封遥寄将。 千古风流犹未弭,翩翩王谢佳公子。 日暮相思江水深,独立汀洲折兰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鼓楫(gǔ jí):划桨,指乘船。
  • (sù):逆流而上。
  • 海门:地名,位于长江口。
  • 狼山:山名,位于江苏省南通市。
  • 振衣:整理衣裳,比喻准备行动。
  • (niè):踏,登上。
  • 层颠:山顶。
  • 扶桑:神话中的东方神木,也指日本。
  • 心目明:内心明亮,感到清晰。
  • 铁削:形容山石坚硬如铁。
  • 苔花:苔藓植物的花。
  • 岩扃(yán jiōng):山洞的门。
  • 上方:高处。
  • 台观:高大的建筑物。
  • 䲔涛(qíng tāo):巨大的波涛。
  • 宅相:住宅的风水。
  • 吮墨含毫:形容专心致志地写作或绘画。
  • 柁楼:船上的楼阁。
  • 颀而长:身材高大。
  • 池塘春草芳:春天的池塘边草木茂盛。
  • :爱好。
  • 缄封:封好信封。
  • 遥寄将:远距离寄送。
  • (mǐ):停止。
  • 汀洲:水边的小洲。
  • 兰芷(lán zhǐ):兰花和白芷,都是香草。

翻译

记得昨天乘船逆流而上大江,从海门望去,狼山碧绿一点。 真希望能整理衣裳登上山顶,向东望去,初升的太阳如赤色扶桑。 忽然看到这幅画,内心明亮,石壁坚硬如铁,苔藓青翠。 仙翁和白狼不再可见,金银色的佛寺在山洞中开启。 高处的台观在云中耸立,向下俯瞰,巨大的波涛覆盖千顷水面。 平原上的住宅风水,乘船经过,专心致志地在船楼中绘画。 江南有一位身材高大的客人,梦醒后池塘边的春草香气扑鼻。 一生热爱绘画,已成癖好,题诗后封好信封,远距离寄送。 千古的风流尚未停止,翩翩的王谢佳公子。 日暮时分,思念之情如江水深沉,独自站在水边小洲,折下兰花和白芷。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狼山的壮丽景色和仙境般的佛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绘画艺术的热爱。诗中“振衣蹑层颠,东望扶桑初日赤”展现了诗人渴望登高望远的豪情,而“忽见此图心目明”则体现了绘画给诗人带来的心灵启迪。结尾的“独立汀洲折兰芷”则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修养和深厚的情感世界。

袁华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子英。工诗,长于乐府。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有《可传集》、《耕学斋诗集》。 ► 5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