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印月潭讲师

· 袁华
梓树峰头日色冥,杖藜徐步过岩扃。 道腴已味中边蜜,心定能驯大小青。 阴合竹窗云散漫,声来草阁雨淋泠。 也知丘壑因人胜,未必山川自有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梓树:一种树木,这里指生长在梓树峰上的树木。
  • 峰头:山峰的顶部。
  • 日色冥:日光昏暗,冥(míng)。
  • 杖藜:拄着藜杖,藜(lí)是一种植物,其茎可以做手杖。
  • 岩扃:山岩的门户,扃(jiōng)。
  • 道腴:指深奥的道理或精妙的思想,腴(yú)。
  • 中边蜜:比喻深奥的道理或精妙的思想如同蜜一样甜美。
  • 心定:心境平静。
  • :驯服,使服从。
  • 大小青:可能指山中的青蛇,这里比喻内心的烦恼或杂念。
  • 阴合:阴暗闭合。
  • 竹窗:竹子制成的窗户。
  • 云散漫:云雾缭绕,散漫无定。
  • 草阁:草屋,简陋的居所。
  • 雨淋泠:雨水滴落的声音,泠(líng)。
  • 丘壑:山丘和沟壑,泛指山水景色。
  • 因人胜:因为人的心境或情感而显得更加美好。
  • 山川自有灵:山川本身就具有灵性或美感。

翻译

在梓树峰的顶端,日光昏暗,我拄着藜杖缓缓步行,穿过山岩的门户。深奥的道理如同蜜一样甜美,我已经品味到了它的甘甜;心境平静,能够驯服内心的烦恼和杂念。竹窗内阴暗闭合,云雾缭绕;草屋外,雨水滴落,声音清脆。我也知道,山水之美因为人的心境而显得更加动人,但也许山川本身就具有灵性,不需要人的情感来增添其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梓树峰上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深奥道理的领悟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诗中“道腴已味中边蜜”一句,巧妙地将深奥的道理比作甘甜的蜜,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享受。后两句则通过对比自然景色的变化和内心的平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心灵和谐统一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哲理的深刻理解。

袁华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子英。工诗,长于乐府。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有《可传集》、《耕学斋诗集》。 ► 5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