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何三元帅北上

· 孙蕡
春风吹花江水波,江头杨柳绿差差。 临歧送别增慷慨,我与何郎情最多。 何郎昔年十六七,明珠虎符光照室。 锦臂苍鹰掣暮云,青丝白马嘶晴日。 此时我作座上宾,星楼月帐长相亲。 班超英杰耻投笔,孙楚兀傲犹参军。 何郎严亲初入觐,何郎笑解封侯印。 鹊血弓弰满壁悬,青门瓜地从人问。 今年会晤蒋陵西,烂熳莺花醉欲迷。 梧桐叶落凤台曲,杨柳烟笼白下堤。 何郎于我情最厚,此别宁堪酌春酒。 平原北上路迢迢,白雁南还寄书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临歧:面临岔路。
  • 慷慨:情绪激昂。
  • 何郎:指何三元帅。
  • 虎符:古代调兵用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右半存朝廷,左半给统兵将帅。
  • :拉扯。
  • 兀傲:高傲不屈。
  • 入觐:进京朝见君主。
  • 鹊血:指弓弰上的装饰。
  • :弓的末端。
  • 青门瓜地:指隐居的地方。
  • 会晤:见面,会面。
  • 蒋陵:地名,指南京。
  • 烂熳:色彩鲜艳美丽。
  • 凤台曲:地名,指南京的一个地方。
  • 白下:南京的别称。
  • 迢迢:遥远。

翻译

春风吹动着江边的花朵,江水波光粼粼,江头的杨柳绿意盎然,摇曳生姿。在岔路口送别,情绪激昂,我和何郎的情谊最为深厚。何郎年轻时,十六七岁,他的虎符如明珠般照亮了房间。他驾驭着锦臂苍鹰在暮云中飞翔,骑着青丝白马在晴朗的日子里嘶鸣。那时我作为座上宾,与他长夜相伴,亲密无间。班超那样的英杰也羞于投笔从戎,而何郎的高傲不屈如同参军孙楚。何郎的父亲初次进京朝见君主时,何郎笑着解下了封侯的印信。鹊血装饰的弓弰挂满了墙壁,他询问着隐居的青门瓜地。今年我们在南京的蒋陵西见面,那里的莺花烂熳,让人陶醉。梧桐叶落,凤台曲中,杨柳烟雾缭绕在白下堤上。何郎与我情谊深厚,这次分别怎能不让人在春酒中感到悲伤。平原北上的路途遥远,白雁南归时,是否会寄来书信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何三元帅深厚的友情,以及对何郎英勇事迹的赞美。诗中通过春风、江花、杨柳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忧伤的离别氛围。何郎的形象被描绘得英勇而又不失文雅,他的虎符、苍鹰、白马等象征着他的武勇与尊贵。诗的结尾,作者表达了对何郎北上的不舍与对未来书信的期盼,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孙蕡

明广东顺德人,字仲衍,号西庵。博学工诗文。明兵下广东,蕡为何真作书请降。洪武中历虹县主簿、翰林典雅。预修《洪武正韵》。出为平原簿,坐事被逮,罚筑京师城垣。旋得释。十五年,起苏州经历,坐累戍辽东。又以尝为蓝玉题画,论死。有《西庵集》。 ► 7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