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乐
成都贾客向人语,黎州多风杂多雨。
雪山万古长不消,山下四时风气暑。
竹林西畔是云南,不论冬夏披毡衫。
蛮官见客花布袄,村妇背盐青竹篮。
绳桥跨涧石巀嶪,部落马蹄皆灌铁。
引筒贯索通客行,插木入崖防栈绝。
郫筒酒熟蛮人歌,太平今喜无兵戈。
悬车不戍相公岭,卖马安行大渡河。
牛缨换贷跻邛笮,路出彭门缘剑阁。
火井秋篁截洞箫,几腔吹作云南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黎州:古地名,在今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一带。
- 雪山:指四川西部的大雪山。
- 毡衫:用羊毛或其他动物毛制成的衣物,保暖性能好。
- 蛮官: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官员的称呼。
- 绳桥:用绳索搭建的桥梁。
- 巀嶪(jié yè):形容山势险峻。
- 筒酒:一种用竹筒盛装的酒。
- 悬车:古代指悬挂的战车,这里指不再驻守。
- 相公岭: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牛缨:牛的缰绳。
- 邛笮(qióng zuó):古地名,在今四川省西昌市一带。
- 火井:指四川的天然气井。
- 洞箫:一种乐器,用竹子制成,有多个音孔。
翻译
成都的商人对人讲述,黎州这个地方风多雨也多。雪山万古不化,山下四季却炎热如暑。竹林西边就是云南,那里的人不论冬夏都穿着毡衫。当地的官员见客时穿着花布袄,村妇背着盐用青竹篮。绳索桥横跨在险峻的涧水上,部落里的马蹄都用铁灌注。用竹筒和绳索引导行人通行,插木头入崖以防栈道断裂。
郫县的竹筒酒熟了,当地的蛮人唱歌庆祝,现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不再驻守相公岭,卖马的人可以安心地过大渡河。用牛缨换取货物,沿着邛笮的路,经过彭门,沿着剑阁。火井旁的秋竹被截成洞箫,几腔吹奏出云南的乐曲。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时期成都至云南一带的风土人情。通过商人的口述,诗人展现了黎州的自然环境、云南的民族服饰、当地的生活习俗以及交通状况。诗中“雪山万古长不消”一句,既表达了雪山的壮丽,也暗示了云南地区的气候特点。后文通过描述当地人的服饰、交通方式以及太平盛世的景象,展现了当时西南边疆的宁静与和谐。结尾的“火井秋篁截洞箫,几腔吹作云南乐”则巧妙地将当地的自然景观与音乐文化结合,传达出一种淳朴而悠扬的民族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