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长 · 晚眺
楼台落日,渐古树昏烟,乱鸦飞集。渡口归帆,势与寒潮齐急。云山穷眼力。旷千里、楚天凝碧。相上下,孤骛落霞,点成秋色。
俯仰感今昔。嗟旧日繁华,而今萧瑟。剩水残山,惟有梦魂相忆。飞鸿无信息。知谁念、沈腰消瘠。关情处,风里何人,一声长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骛(wù):野鸭。
- 沈腰:指消瘦的身形。
- 消瘠:消瘦。
翻译
夕阳斜照在楼台上,古老的树木渐渐被黄昏的烟雾笼罩,乌鸦乱飞聚集。渡口边,归来的船帆与寒冷的潮水齐头并进,急速前行。云山尽收眼底,千里之外的楚天一片深蓝。孤雁与落霞相映,点缀着秋天的景色。
俯仰之间,感慨今昔变迁。叹息往日的繁华,如今已变得萧条凄凉。残破的山河,只剩下梦中的回忆。飞鸿没有带来任何消息,不知谁会想念我这消瘦的身形。在关切之处,风中是谁吹响了长笛,一声悠长。
赏析
这首作品以傍晚时分的楼台远眺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抒发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与对现实萧瑟的感慨。诗中“孤骛落霞,点成秋色”一句,以孤雁和落霞为点睛之笔,生动地勾勒出一幅秋日黄昏的画面,表达了深深的怀旧之情和对时光流转的无奈。结尾处的“风里何人,一声长笛”更是以悠扬的笛声,增添了诗中的哀愁与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