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斋为丁自南真人赋

黄河南下客神京,不访移文访冶亭。 中岳使回尊更绿,故山兵后树还青。 笼鹅逸少曾留帖,相鹤浮丘已著经。 三十六房随处坐,白云终日护岩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心斋:指内心清净,不受外界干扰的状态。
  • 丁自南:人名,可能是一位道士或修行者。
  • 真人:道家称修真得道的人,这里指丁自南。
  • 黄河南下:指作者从黄河以南的地方来到京城。
  • 神京:指京城,即北京。
  • 移文:指官方文书或信件。
  • 冶亭:可能指京城中的一个亭子,也可能是指一个冶炼或铸造的地方。
  • 中岳:指嵩山,五岳之一。
  • 尊更绿:指酒杯中的酒更加翠绿,可能指美酒。
  • 故山:指作者的家乡或故居所在的山。
  • 笼鹅:指用笼子养的鹅,这里可能指一种雅致的景象。
  • 逸少:指年轻而才华横溢的人。
  • 相鹤:指观察或与鹤相处。
  • 浮丘:指传说中的仙山。
  • 著经:指编写或注解经典。
  • 三十六房:可能指道观中的三十六个房间,也可能是指道家修炼的三十六种方法。
  • 白云:指山中的白云,常用来象征道家的清净境界。
  • 岩扃:指山洞的门,这里指隐居的地方。

翻译

我这个从黄河南边来到京城的人,不是为了拜访官方文书,而是为了寻找那个冶炼的亭子。从中岳回来的路上,酒杯中的酒显得更加翠绿,而我的家乡在战乱后,山上的树木依旧青翠。笼子里的鹅是那位年轻的才子留下的,而与鹤相伴的仙山,浮丘,已经有了自己的经典。无论我坐在道观的三十六个房间中的哪一个,白云总是终日守护着我的隐居之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乌斯道对道家生活的向往和对清净境界的追求。诗中通过对黄河南下、神京、中岳等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笼鹅、相鹤、白云等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和对道家文化的敬仰。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

乌斯道

元明间浙江慈溪人,字继善。乌本良弟。与兄俱有学行。长于诗,意兴高远,飘逸出群。尤精书法。洪武初得有司荐,为永新县令,有惠政。后坐事谪戍定远。放还,卒。有《秋吟稿》、《春草斋集》。 ► 3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