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黄石公祠

· 孙蕡
尘编寥落千秋事,野客停舟问隐居。 烟月高名兴汉后,风云远略避秦馀。 赤松仙子依丹室,黄石山精护素书。 岁晚圮桥风物改,泥中履迹近何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尘编:指古籍,因年代久远而积满尘埃。
  • 寥落:稀少,冷落。
  • 野客:指诗人自己,或泛指隐士。
  • 烟月:指朦胧的月色。
  • 兴汉:指汉朝的兴起。
  • 风云:比喻时势或人的际遇。
  • 远略:深远的谋略。
  • 避秦:避开秦朝的暴政,常用来比喻隐居避世。
  • 赤松仙子:指传说中的仙人赤松子,常与黄石公并提。
  • 黄石山精:指黄石公,传说中的仙人,也是《素书》的作者。
  • 素书:指《素书》,传说中黄石公传授给张良的兵书。
  • 圮桥:指传说中张良与黄石公相遇的桥,后因年久失修而坍塌。
  • 履迹:指足迹,这里特指张良在圮桥上留下的足迹。

翻译

古籍中记载的千年往事已稀少冷落,我这野客停下舟来寻访隐士的居所。 朦胧的月色下,高人的名声在汉朝之后依旧响亮,深远的谋略让他们避开秦朝的余威。 赤松仙子依傍着炼丹的密室,黄石山精守护着传授的兵书。 岁末时节,圮桥的风物已改变,那桥上泥泞中的足迹近况如何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古籍的尘埃、野客的寻访,以及黄石公与赤松仙子的传说,表达了对古代隐士高人及其深远谋略的敬仰。诗中“烟月高名兴汉后,风云远略避秦馀”一句,巧妙地将历史与传说结合,展现了隐士们超脱尘世、深谋远虑的形象。结尾的“岁晚圮桥风物改,泥中履迹近何如”则寄托了对隐士足迹的追思,以及对时光流转、风物变迁的感慨。

孙蕡

明广东顺德人,字仲衍,号西庵。博学工诗文。明兵下广东,蕡为何真作书请降。洪武中历虹县主簿、翰林典雅。预修《洪武正韵》。出为平原簿,坐事被逮,罚筑京师城垣。旋得释。十五年,起苏州经历,坐累戍辽东。又以尝为蓝玉题画,论死。有《西庵集》。 ► 7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