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题澹圃一首

筑宫犹自傍昙阳,空观惟应侍法王。 扬子门庭长寂寞,文殊台殿尽清凉。 鸣钟震旦纷华过,就枕邯郸障业忘。 不见西方真乐地,玉莲琪树遍金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澹圃:胡应麟的园林名。
  • 昙阳:指佛教,源自昙花一现的典故,象征佛教的短暂与珍贵。
  • 空观:佛教术语,指观察事物本质为空无自性。
  • 法王:佛教中对佛陀的尊称。
  • 扬子:指扬雄,西汉文学家,此处借指文人。
  • 文殊:佛教菩萨之一,代表智慧。
  • 台殿:指佛教寺庙中的建筑。
  • 震旦:古印度对中国的称呼,此处指尘世。
  • 障业:佛教术语,指妨碍修行的业障。
  • 真乐地:指佛教中的极乐世界。
  • 玉莲:佛教中象征清净的莲花。
  • 琪树:神话中的仙树,此处象征佛教中的圣树。
  • 金堂:指佛教寺庙中的主要殿堂。

翻译

在澹圃旁筑起宫殿,依然依傍着昙阳的佛教气息,空观之中,唯有侍奉法王的虔诚。扬子的门庭总是那么寂寞,文殊的台殿则尽是清凉。

钟声在震旦(尘世)中回响,繁华已过,我便枕着邯郸梦,忘却了所有的障业。然而,我未曾见到西方的真乐之地,那里玉莲与琪树遍布金堂,充满了无尽的宁静与喜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佛教清净世界的向往与对尘世繁华的超脱。通过对比扬子门庭的寂寞与文殊台殿的清凉,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淡漠和对佛教智慧的追求。诗末提及的西方真乐地,玉莲琪树遍金堂,更是诗人心中理想境界的写照,展现了其对佛教极乐世界的无限憧憬。

胡应麟

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