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屐底:鞋底,比喻行走。
- 七闽:指福建地区,古代有七闽之称。
- 金镜:比喻明亮的镜子,这里可能指王次公的才华或品德。
- 枫宸:指朝廷。
- 抡文吏:选拔文官。
- 中朝:指朝廷。
- 献寿臣:指为皇帝祝寿的臣子。
- 拄笏:古代官员上朝时手持的笏板,这里指上朝。
- 露华:露水,比喻清新的气息。
- 紫殿:指皇宫。
- 称觞:举杯祝酒。
- 霞色:朝霞的颜色,比喻喜庆的气氛。
- 青旻:指天空。
- 燕锡:燕地的锡,指皇帝的赏赐。
- 承明:指皇帝的居所。
- 华阳:地名,这里可能指王次公的家乡。
- 击筑人:指击筑的乐师,筑是一种古代乐器。
翻译
你的脚步遍及福建的山川,如今又带着你的明镜般的才华进入朝廷。 三次为大国选拔文官,两次作为朝廷的臣子为皇帝献上寿礼。 在朝堂上,你手持笏板,露水般的清新气息弥漫在紫色的皇宫中,举杯祝酒时,朝霞般的喜庆色彩映照在青天之上。 我知道,在皇帝的赏赐之后,你会首先关心那位来自华阳的击筑乐师。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王次公的功绩和品德,通过“金镜”、“露华”、“霞色”等意象,展现了他的清廉和喜庆的形象。诗中“三为大国抡文吏,两作中朝献寿臣”突出了他的政治才能和对国家的忠诚。结尾的“首问华阳击筑人”则显示了他不忘本心,关心民间的情怀。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表达了对王次公的赞美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