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上国:指京城或国家。
- 萍梗:比喻漂泊不定的状态。
- 扬子:指扬子江,即长江。
- 广陵:古代地名,今江苏省扬州市。
- 鼋鼍(yuán tuó):古代传说中的大龟和鳄鱼。
- 蜃鳄:神话中的怪兽,蜃指海市蜃楼中的幻象,鳄指鳄鱼。
- 五云:五彩云,常用来形容皇帝的气象。
-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 台殿:指宫殿。
翻译
在京城,我如萍梗般漂泊,长江的波涛激起了我的旅愁。 天空映照着扬子江边的树木,阳光照耀着广陵的舟船。 巨浪中,仿佛能听到鼋鼍的低语,空中似乎有蜃鳄在飞翔。 五彩云彩近在咫尺,宫殿环绕着神州大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长江边眺望金陵宫阙时的深情。诗中,“上国堪萍梗”表达了作者对京城的眷恋与漂泊之感,“长江动旅愁”则进一步以长江的浩渺来象征内心的愁绪。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如“天浮扬子树,日照广陵舟”,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同时“驾浪鼋鼍语,飞空蜃鳄游”则运用神话元素,增添了诗意的神秘与超然。结尾的“五云看咫尺,台殿拥神州”则回归到对宫阙的赞美,体现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与向往。
胡应麟
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 4032篇诗文
胡应麟的其他作品
- 《 赠李大将军二首 》 —— [ 明 ] 胡应麟
- 《 同喻邦相别驾话旧作 》 —— [ 明 ] 胡应麟
- 《 方伯滕公由岭南过访不值二首 》 —— [ 明 ] 胡应麟
- 《 夏镇得家君手书寄谢相国赵公一律 》 —— [ 明 ] 胡应麟
- 《 司马汪公伯玉拉余过海上访两王先生适司马张公肖父同日至留集弇园者三宿澹圃者再实一时之盛事因成七言四律纪之 》 —— [ 明 ] 胡应麟
- 《 凤凰台怀李白题 》 —— [ 明 ] 胡应麟
- 《 秋日携尊城东大寺山作 》 —— [ 明 ] 胡应麟
- 《 与黄山人舜夫别三十年绝不相闻问忽道遇于长安青灯话旧不胜今昔之感即席赋此 》 —— [ 明 ] 胡应麟